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素质教育 >> 挫折教育 > 挫折教育探索
挫折教育探索
发表时间:2020-03-17 13:04:42     阅读次数:940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作者:曲江中学政教处主任 刘昱 校长 邝仕周

  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核心是培养一种内在永久的自信心和乐观感,主要内容是培养青少年受挫折的恢复能力,使其树立起在挫折逆境中走向光明的信心和勇气。近年来在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方面我们进行了探索,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了点滴体会。

  一、从我们的心理咨询记录看现代中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分析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以下例子为记录摘要)

  张某,初一(3)班学生,体弱多病,上了初中后由于不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整天忧心忡忡,成绩下降,中考数学不及格,这更加使她悉眉不展,结果旧病复发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可见体质虚弱、疾病缠身的人抵抗挫折的能力差。

  李某,高一(6)班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上的干部,受到师生的爱戴,谁知本学期班委会改选时,他却落选了,这突然的“失宠”使他难以接受,心里像打破了的“五味瓶”,情绪一落千丈,不愿讲活,不愿见人,并开始厌学。由此可见,涉世未深,从小娇生惯养,生活道路平坦的人,对挫折承受能力低于饱经风霜、阅历丰富、有过成败、苦乐等生活体验的人。

  初三(5)班刘某,刚上初中时父母离异,法律把他判给了父亲,从此他失去了母爱,谁知没过半年父亲又患癌症去世,他不得不到乡和年迈的祖母一起生活,不到一年的时间,祖母又离他而去 ,在亲戚的帮助下他找到了生母,而生母已成了新家,生了一个小妹妹,他的到来对他们来说好像是多余的。这接二连三的不幸,使原来天真活泼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古怪,喜怒无常,而且还会经常生病,与同学的关系也很紧张。这说明挫折承受力的大小与挫折的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再大,也难以承受接踵而至的挫折,尤其是重大的挫折。

  高一(2)班王某,初中时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上了高中后,她一直希望自己能保持学习领先的地位。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她却是班上倒数的第五名,这一打击使她感到空前的羞愧和失望。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此例说明对目标期望越高,目标不能实现所感受到的挫折也就越大。

  所谓的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而这种耐受能力除了受上述事例说明的:(1)生活条件(2)生活经历(3)挫折频率(4)期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心理准备:对挫折的产生有心理准备的人,比对挫折毫无防备的人更能接受挫折。如得知久病于床的亲友亡故的消息,比获悉健康强壮的亲友突然去世的噩耗,要容易接受一些。

  2.挫折认知:挫折认知是全体对于挫折情境的认识和评价。全体对挫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不仅取决于挫折情境本身,更重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同一挫折情境,有的人视为平常,能够轻易地应付;有的人则可能感到大祸临头,不知所措。

  3.思想基础:有崇高的生活目标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人,其挫折承受力往往要高于那些缺乏理想和信念,对人生持消极态度的人。比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被处宫刑后仍含垢忍辱,发愤著书,终于在征和初年基本写成此书,为后人留下了一本伟大的历史著作。古往今来倍受人们的尊敬。

  4.个性特征: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乐观开朗、独立性强、有自信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在挫折前能够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相反,那些心胸狭窄、意志薄弱、孤僻抑郁、依赖性强、自卑感重的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就较低,往往稍遇挫折,就会一蹶不振,甚至悲观失望。爱迪生曾经说过:“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对广大青少年应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性格教育。他们缺乏的不单是才华,更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对他们进行意志品格的磨炼和教育,以伟人和意志坚强者为榜样,培养他们具有进取、乐观、独立和心胸宽阔的性格,坚韧顽强的毅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5.防卫机制:能够及时、适应地运用积极的防卫机制的人,比那些没有防卫机制或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的人更能承受挫折。比如,同样有生理缺陷、有的人便在其他方面发奋努力,取得成绩以求补尝,有的人却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而不能自拔。

  6.社会支持:并非每个人受挫折后都能自我摆脱,当一个人遭到挫折时,最需要别人的同情、理解、关心和支持,若别人的态度是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会使受挫折者加重挫折感,导致不良后果,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人不能离开集体,青少年尤其渴望集体赋予他们安全感和向上奋进的力量。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中学生却为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苦恼,其实,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人是可以主动改变环境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靠我们自己营造,这就要求同学与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待人以诚,经常进行思想交流,才能达到感情交融,朋友多则必然少受挫折,即使偶尔遇到挫折,也会及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 。

  二、把挫折教育贯穿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科教学中。

  1.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下午安排一节课为全校性体育活动课。各种体育运动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它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每次体育竞赛参与对抗,都使参与者品尝到战胜对手的喜悦或失败的滋味,从而使其心身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总之,坚持让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既增强体质,更能磨炼其意志,锻炼毅力,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提高心理素质,从而培养起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精神。

  2.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参加体育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有针对性地将他们放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让其亲自尝试。如在初中部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双休日家务劳动竞赛,高中部到农村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周。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爱校、建校劳动,假日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事实证明这些活动使学生们真正尝到人生的甜酸苦辣,往往会在他们幼稚的心灵引起不少的波澜,促使其向成熟发展。 在各种学科的教学活动、体育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遵循晓之以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适当的原则,采用指导、教育、咨询、疏导、教会学生自我调节等方法,得了良好的效果,使许多受了挫折的学生能够从逆境中摆脱出来,适应新的形势,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强者。如今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改革开放在有力地冲击人们旧有观念的前提下,经年轻的一代提供了更多脱颖而出,超前施展才干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挫折感。跨世纪的接班人没有理由四平八稳、随遇而安,时代需要进取精神,时代也正造就期进取精神。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认真抓好挫折教育,使学生自觉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自觉增强挫折承受力。

作者: 
上一篇:如何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四)
下一篇:如何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