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记忆中的“老公社”
记忆中的“老公社”
发表时间:2020-06-08 13:34:55     阅读次数:396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原北门老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上了年岁的嘉善人都知道,那时的“人民公社之风”席卷神州大地,但在县城魏塘镇上却还有一处不是公社的“公社”。它地处闹市中心,一排江南典型旧式建筑,是那种中国南方城镇中规规矩矩的民居聚集区,那里曾浓缩了几代老嘉善人的旧闻典藏。

  如今,站在曾经熟悉的瓦砾上,当年的小男孩,早已进入中年,他默然打开尘封的记忆,去触及那片早已寂静、褪色的岁月。

  有道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公社现象”曾是中国特殊岁月的产物,嘉善的“老公社”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旧式生产大队的翻版,也不是今天某些“80后、90后”嘴上挂的“老公”之“社”,抑或大街上那几处装饰华丽、挂着“某生产大队”旗号的酒楼。嘉善的“老公社”是一处既显得华贵,又显得神秘的地方,它宁静地卧伏在当时最繁华的中山路上,闹中取静。公社的入口处是一古朴的假山花坛,浓荫遮蔽,给人一步一景、轻移尤幽之感。这里的居民事实上是一些当时在县政府机关里工作的大小干部们,他们有的气质儒雅,有的朴实端庄,有的敦厚随和,有的作风干练,能出入于这座掩映在一片旧时江南建筑群,既给他们带来些许身份上的荣耀,也不免会给他们捎来那个特殊年代难免的些许尴尬甚至冲击与苦难,这是今天的“白领们”所不能理解的。

  曾听一些上了年岁的人讲,“老公社”解放前曾是地方警署的办公地,这份历史的沧桑感委实给人带来一份厚重、悠远的回忆。很难想象,在这一片犹如苏州园林的地方,会有昔日囚犯的身影。而“文革”中,院内的儒雅、斯文与院外的喧闹、聚集,也成了当时各路“造反派”们独领风骚、叱咤风云的奇特之景。

  “老公社”建筑布局合理、精致,坐南开间的楼房,分列排列,规划有序,曲径通幽,别有洞天。朱漆的大门前,是长长的木廊深巷,两边可闻四季江南潮霉之味的灰土砖墙。抬头是一片灰瓦粉壁。整个建筑结构严整紧凑,皆具江南建筑之妙,可谓巧夺天工。推开厚重的宅院大门,跨过高高的门槛,天井里则是阳光氤氲,家家窗台上鲜花簇拥,景致宜人。记得,当时还是少年的我,耳旁常能听见催人泪下的朝鲜电影插曲,在满脸堆笑、和蔼的陈伯伯、张伯伯、吴伯伯等家门前,我与他们的儿子或女儿在超大的院子里疯玩、嬉戏。记得吴伯伯家门前的水池里,养着两只超可爱的绿毛大乌龟,每次去他家玩,我都会喂食它们几口,逗弄几下。吴伯伯的儿子会拉一手好听的西洋小提琴曲,常听得我半路停下贪玩的脚步,生怕惊扰了他美妙的琴声。而陈伯伯、张伯伯家,则常常是一派鸟语花香。

  我每天都要出入于这座旧式江南建筑群中,疯玩的同时,也汲取着它带给我的一股股独特的高雅隐士气质。我家后门,对门是一对与我年纪相仿、出落得十分标致又聪慧的“姐妹花”,她们的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则是剧团演员,经常可以听到从她们家飘出的优雅的琵琶琴声和《梁祝》、《西厢记》等优美唱段。虽然,她们后来都随父亲远迁他乡,渐渐失去了联系,但至今想来,我仍备感幸福!

  如今,“老公社”已在城市发展的铿锵脚步声中渐行渐远,成了一抹盛夏阳光下飘逝的落寞旧影。
作者: 梁铮 曹雪峰
上一篇:翰墨丹青 代有传人--平湖古代书画家概述
下一篇:有线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