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蚕桑丝织民俗保护的“三重门”
蚕桑丝织民俗保护的“三重门”
发表时间:2020-06-08 13:34:57     阅读次数:414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桐乡洲泉蚕花会上的“高杆船”表演


  夏鼐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中这样写道:“中国最早的丝织品,开始出现于东南的良渚文化中。”杭嘉湖平原悠久的蚕桑生产,至今还在演绎丰厚的蚕桑文化。

  昨天,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浙江省文化厅、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蚕桑丝织民俗文化论坛在嘉兴举行。诚如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魁立在开幕式上所说:“这次论坛放在嘉兴,有着特殊的意义。非物质文化不是昨天,不是历史,虽然它是由昨天而来。保护非遗,不是为了发思古之柔情,而是为了当下的幸福生活。”

  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由浙江、江苏、四川三省联合申报,经联合国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也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加入世遗之后举办的全国首次大型论坛。

  蚕桑丝织技艺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作出过重大历史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衍生的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地区,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刘魁立认为,民俗学所研究的领域,不外乎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的自身,通俗地说,也就是生活民俗、生产民俗和精神民俗,蚕桑文化同样包含着这样三大内容。

  学者专家们认为,现今中国蚕桑丝织民俗文化的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

作者: 朱梁峰 朱弼瑜 沈志成
上一篇:高宗南逃故事
下一篇:翰墨丹青 代有传人--平湖古代书画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