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嘉公路上的抗日枪声

苏嘉公路上的抗日枪声

  苏嘉公路是嘉兴通往苏州的一条重要公路,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为当时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所定的6条公路之一。民国二十二年(1933)6月建成通车。路长77.7公里,路基宽7.5米,碎砖路面宽3米,桥梁67座。沿途经过嘉兴的双桥镇、王江泾镇,继而进入江苏的平望、北坼、盛泽、吴江。如今,苏嘉公路经过多次拓宽改造,已成为联结浙江、江苏的重要纽带,成为沿边乡镇经济飞速发展的“黄金通道”。然而,在我翻阅大量的史料中,得知就是这条如今车水马龙的公路,在70年前抗日烽火的年代,英勇的嘉兴人民,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顽强地抗击着日本侵略者,苏嘉公路上响起着不屈不挠的嘉兴人民抗日的枪声……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日军第十八师团攻陷了嘉兴和苏嘉公路沿线的双桥镇、王江泾镇。随即,残暴的日军对嘉兴人民进行了烧杀抢掠。同年12月16日,日军闯入王江泾镇,顷刻之间,20余名平民死于日军的刀枪之下,1300多间房屋被日军焚毁,大火连着烧了3天3夜。因为苏嘉公路是江浙两省的重要通道,日军要将富庶的嘉兴所产的粮食、棉花等战略物资,通过这条公路,运送至苏州、南京等地,以支援所谓的“大东亚圣战”,因此,日军对苏嘉公路沿线进行了重点保护。驻扎在苏嘉公路沿途的双桥镇就有日军第十一混成旅团一个小队30多人;在王江泾汤家大院、周家大院等地驻扎的也有多支日军部队四五百人,还有大量的伪军“和平军”。日军在苏嘉公路边的双桥、王江泾等地,还筑有碉堡,配有重机枪数挺,时刻监视着公路的情况。不仅如此,日军在苏嘉公路沿线筑起了竹篱笆,在重要地段设置电网。规定当地百姓不得随意进出,如百姓需从公路西或公路东到路的另一边去劳作,一律从公路篱笆的门口出入。篱笆门口则设有日军的“检问所”,由日军士兵把守。行人通过时,均需出示“良民证”,并要向站岗日军鞠躬,违者要被殴打,甚至被杀。当地百姓对日军恨之入骨。当时活跃于苏嘉公路沿线的抗日武装,既有国民党军队的第六十二师、独立第四十五旅、忠义救国军等,又有大量的民间武装,如油车港的顾烈之自卫队、姜维贤的嘉属义勇军、浙西保安独立第一支队等。尽管日军对苏嘉公路戒备森严,自以为十分“安全”,但嘉兴的抗日武装还是在这条公路上,书写着为人钦佩的抗日画卷,给侵略者以重创。

  1938年农历九月,当时抗日武装的武器奇缺,迫切需要从敌人手中夺取来武装自己。嘉兴的抗日武装嘉属义勇军总队的队员陈阿祥、李来法、叶长根接受了当时国民党十区专员公署的命令,命令他们去缴获苏嘉公路客车上押车日军的枪支。陈阿祥、李来法、叶长根等三人领命后,将自己都扮成工匠,各人都携带铁榔头一把,从江苏盛泽上了客车。当时,客车上有押车的日军3名。当汽车从盛泽行至王江泾镇之北的杨家浜时,守候在那里的王江泾抗日武装负责人汤连城招手要求上车。日军停车启门,当日军要检查汤连城的“良民证”时,汤连城突然拔出手枪,一枪就将这名检查的日军击毙。车内的陈阿祥看见此状,也立即拔出身上的榔头,朝另一名日军的头部狠狠砸去,一下就将其砸死。还有一名日兵见状,急忙跳下汽车,向外逃去。李来法上前将其抱住,但那名日军颇有几分蛮力,被他挣脱。因当时汤连城还未能熟练使用枪支,使这名日军逃脱。此次行动,打死日军2名,缴获日本三八大盖枪3支。逃脱的日本鬼子跑到据点,但因他丢了枪,最后还是被日军头目处死。这一惊险颇有传奇色彩的一幕,被刊登在当时在上海出版的《申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