焐鱼窠

焐鱼窠

  以前,冬天是捕鱼淡季。为了生存,渔民们想尽了办法,焐鱼窠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焐鱼窠呢?就是做一个可以让鱼儿舒适过冬的暖窝。那时侯的乡下,河水很清,水草下是鲫鱼鲤鱼的藏身之处。秋后水温下降,水草枯萎,鱼就很少游来游去,这时就可以焐鱼窠了。

  渔民选定一段僻静又向阳的河道,河水不能太浅,然后让村民们把树枝稻草以及黄豆秸秆等弃料做成鱼窠扔进河中,用草绳固定好,像鳜鱼鲈鱼等鱼喜暖怕冷,一到秋冬就躲在柏树枝间不吃不动地安稳过冬,自动入网。等到起鱼窠时,虽不是什么技术活,却也要有点经验,一般是两三户渔民联合作业,先把一张网三面围住鱼窠,一面傍岸,固定好后,用铁叉把河中的树枝稻草拿掉,然后将网慢慢收拢再拖到岸上,每次总能捕到四五十斤鱼,渔民将捕获的鱼与当地村民五五分成,渔民村民皆大欢喜。

  起鱼窠大约是一个月左右起一次,起完后再将树枝稻草放入河中,过一个多月再来起一次。这些树枝稻草还可以反复用,但在同一个地点最多只能用三次,用得多,鱼也不会再靠近了。

  小时候是在乡下长大,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见到人们“焐鱼窠”。农村里往往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作业,春节之前起鱼窠时,整个村坊都沸腾了,男女老少都出动,鱼跃人欢,场面壮观。那时物资匮乏,农人家里备着几条鱼过年,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