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旗塘干河
最近我和朋友去了趟红旗塘,站在新建成的油车港红旗塘大桥上向远处眺望,只见荡漾的河水不断地向东流淌,宽阔的河面上船只往来如梭。时光荏苒,回想半个世纪前几万民工浩浩荡荡开挖红旗塘的动人场景,令人感慨万千。
秀洲区水利局退休老同志茆振华回忆:1958年的冬天,他当时作为机械化组被派往红旗塘干河开挖现场,用一台12匹马力的柴油机,采用绳索牵引机运泥。当时民工们是从生产队抽调的青壮年劳力,他们接到通知后,都自备工具,背着棉被和草席来到开挖工地,借住在沿线的农户家中,或分住在大队的学校、简易仓库等可以安身的地方。这些民工不发工资,只拿少量补贴,由生产队评工记分。他们的组织形式仿照军事化编制,司令部下面设政治处、参谋处、后勤处等;施工由参谋处分管,参谋处下设工程股、劳动调配股等。
整个司令部下辖17个团部,168个营部(第一期工程101个营,第二期工程67个营)。施工开挖以人工肩挑为主。为提高工效,土法上马,也搞些工具革新,如采用竹木轨道及轨道车、双轮车、独轮车等工具运输土方。十几公里的开挖区内,人来人往,挖泥、挑土全采用简陋的工具和原始的人工方法。工地上人山人海,热火朝天,晚上灯光通明。寒冷的冬天,民工们都汗流浃背,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冒着寒风挑泥运土,干劲十足。但吃不起苦而回家的有之,致伤致死者有之。特别是工程开挖到后期,正遇三年困难时期,粮源不济,吃点薄粥汤,还要干劲十足“放卫星”。经过几万民工的辛勤劳动,在红旗塘干河开挖完成时,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当涓涓流水汇入红旗塘时,人们热泪盈眶,不会忘记为之奋斗的日日夜夜。
红旗塘干河位于嘉兴北部,途经秀洲、嘉善及上海的青浦,起自秀洲区油车港镇沉石荡,经嘉善的天凝、洪溪、干窑、西塘、范泾、姚庄等地,东至上海青浦县交界的西经港(白滩河),全长26.19公里,其中浙江段21.09公里,上海段5.1公里,河面宽100米至116米。
据《嘉兴市水利志》记载,红旗塘干河的开挖,缘于1958年江苏省开挖太浦河时,在南岸澜溪塘和頔塘之间的江苏吴江地区大面积堵坝并圩,北岸又筑堤建闸,把苏嘉运河以东至嘉善县界的58条向北排水通道阻断了31条,从而使嘉兴、嘉善70余万亩低洼农田涝情加重。经中共嘉兴地委和嘉兴县委(当时嘉兴、嘉善两县合并为嘉兴县)研究后,提出开挖红旗塘方案。嘉兴专署派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提出设计任务书上报省水利厅,经核准为民办补助工程。
1958年冬至1960年春,分二期开挖红旗塘干河段,投放劳动力552.7万工,开挖土方757.3万立方米,投资531.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304.7万元(用于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280万元),挖损土地3204亩,拆迁瓦房412间、草房4520平方米。一期工程:1958年12月27日动工,至翌年5月26日完工。由嘉兴县组织和发动了南汇、干窑、天凝、双桥、塘汇、王店、南湖、魏塘、惠民、陶庄、凤桥、西塘、建设、余新、曹庄、新丰、新塍等17个公社的3万民工,组成101个营,设红旗塘治水工程司令部于西塘翠南村。开挖从南汇公社殷家港至西塘公社和尚塘河段,长15公里。二期工程:分东西两段施工,东段从西塘公社和尚塘至浙沪边界,西段从南汇公社殷家港至沉石塘。1959年12月13日同时开工,由嘉兴县和嘉善县分别组织和发动南汇、新塍、天凝、双桥、塘汇、王店、魏塘、惠民、陶庄、凤桥、西塘、建设、余新、曹庄、新丰、东栅、干窑等17个公社的1.3万民工,组成67个营参加施工,设治水工程司令部于横港村,开挖河道长近6公里。1960年6月5日竣工后,成为嘉兴、嘉善北部低洼地区东西向的一条主要东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