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兔子

赶兔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我下乡插队在秀洲区农村,记得每年的霜降到春节这段时间,生产队里人的就开始成群结队地赶兔子了。

  那时候,农村一般只有在春节才能大口吃肉,嘴馋了,就把目光对准美味营养、不花本钱的野兔子;那时候,野兔子极多,多得有点儿令人生厌,大凡地头田角,到处有野兔出没,特别是一些番薯地,更成了野免子做窝的绝佳选择;那时候,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番薯好种,野兔难防。

  赶兔子一般都选择午后,在懒洋洋的阳光下,三五成群地进行,方法大抵有两种。一种是用网违住筑有兔窝的地块,然后大伙儿齐声吆喝,把野兔子赶出来。它一着急就会飞速前窜,等其前足插进网洞,便可不慌不忙收入囊中;还有一种就方便干脆多了,不用围网,几个人在野兔子出没的地块,高声大喊大叫,野兔子弄不清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定会出来打探,等到身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霎间飞来的是一把鱼叉。不过这可是极有难度的。因为只有一次机会,机警的野兔根本不容你第二次出手,它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会这一手绝活的都是大脑反应快、动作灵敏的年轻人。队里的关富是放牛的,当时还只有十六岁,可是他赶兔子极有水准,只要一见野兔子从窝里钻出来,他会立马将鱼叉举过头顶,随着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鱼叉便稳稳地停留在野兔身上,十拿九稳。小半天下来,收获五六只野兔不成问题。

  有这一手本领是不容易的,关富在放牛的时候,经常挥动一根竹杆练习投刺,先对准十米开外的树杆,然后放半块砖头,直到百发百中才罢休。不少人都吃过他剌中的野兔子,对他赞不绝口。

  相对来说,围捕的方法,技术含量就差多了,用此法的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他们会用一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将宽约五十厘米的长条网,围在番薯地周围,如果碰到野兔子改变路径,不朝网上撞去,便会空手而归。

  野兔子一年四季都有,为什么要在霜降到春节的这段时间去赶兔子?这是有奥妙的。原来那时的农民还没有富起来,对于每一分钱都是很算计的。因为霜降一过,野免子的皮可以投售了,用它换来的钱,去买油盐酱醋,再零拷点小酒足够矣。他们一直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把野兔子的皮卖掉,换得钱来,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野兔子的肉喷香,有嚼劲,特别是三五个赶兔子的人聚在一起,把酒话桑,共同分享美味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现如今,昔日喊声四起、赶野兔子的地块,早已变成了厂房,一色的光洁水泥地坪,哪里还有野兔的影踪。关富在厂里看大门,前年一次小中风,他的右半肢已经有点儿不灵便了。

  赶兔子,成了我知青生涯中一个活色生香的片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