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桥镇上的传统松花方糕作坊(资料图片)
在嘉兴五县(市)两区中,笔者要数对桐乡的感情最深,也最亲。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家与桐乡毗邻,所谓远亲不如近邻。
我老家在海宁斜桥镇北,与桐乡的高桥、南日、屠甸相邻,相互往来频繁密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丝厂、砖瓦厂、酱菜厂、电镀厂等一些乡镇企业虽已在农村开始勃兴,很多农村青年以进厂成为一名“工人”为荣。但总的来说,农村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还是以农耕为主。受交通因素、传统观念限制,人们的交往以及商贸买卖等还局限在某一个小的区域内。
我们这些小孩经常随大人到高桥、南日、屠甸去购物玩耍。每年春节前后,大人们去布店里“剪布”或备置其他年货,小孩则盯着鞭炮、气球、小人书、糖果糕点不肯罢休。在孩子的眼里,那里的市河、石桥、船只,临河而筑的水阁、街道两旁的商铺、小商小贩的吆喝、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大开眼界。包子店、馄饨店里冒出来的带着肉香的丝丝热气让人“一步三回头”,这些与玩泥巴、看拖拉机耕田、收集香烟壳子相比,更带劲,也更有诱惑力。
高桥集镇,我们叫做“高桥头”。大约十一岁那年的春节,我拿着压岁钱,在高桥新华书店里买了本《动脑筋爷爷》,对封面上那位白胡子爷爷印象特别深刻,薄薄的书里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先看到闪电然后再听见雷声,夏天为什么要把冰棍放在“棉袄”里等等,令我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