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水泥造船厂与南湖牌水泥船

嘉兴水泥造船厂与南湖牌水泥船

嘉兴水泥造船厂与南湖牌水泥船
嘉兴水泥造船厂制造的南湖牌密封圈盖

  1997年版《嘉兴市志》记载,古时嘉兴内河漕运和海航运有相当规模。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争雄,王江泾附近相传为吴国造舰处。隋唐时,嘉兴有官办造船场。南宋澉浦有造船厂,外来贸易船舶常到此停泊修理。嘉兴漕运经唐、宋、元、明、清,历久不衰。明代,嘉兴造船业已有较高水平,清道光年间,王店有姚、龚、李三姓创办的船厂,清末发展到数十家,各类船只达千艘,供过于求。民国初年,嘉兴造船业鼎盛,南门船厂头有立信茂元记船作,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因战争原因,经济凋敝,造船行业步履艰难。新中国成立后,手工业合作化,建立造船合作社。如1957年,嘉兴南门船厂头的姚义记、静记、钱玉记、魏顺记等数十家以出租、修理木船为主的手工业作坊组织起来,成立了嘉兴县造船二社。此后,各地通过合并、改组合作社,成立了不少船厂,嘉兴各地船舶业复获振兴。1963年,嘉兴船厂试制水泥农船。1965年1月,嘉兴水泥造船厂开业。1974年,余新造船厂(今嘉兴市造船二厂)开业。

  早在1963年,嘉兴县造船二社就着手进行以钢丝网、水泥为主要材料的钢丝网水泥农船试制工作,经过多次努力及兄弟单位的配合,终于在南门船厂头试制成功当时的嘉兴县第一条三吨钢丝网水泥农船。此后共制造了十二条船,1965年1月,嘉兴县手工业联社正式批准建立嘉兴水泥造船厂,并抽调部分干部及技术力量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嘉兴水泥造船厂坐落在嘉兴北门外城北路、三元路附近(原嘉兴三元桥和三官塘桥附近)。该厂早期工人由嘉兴木器厂、嘉兴胶丸厂、嘉兴太平桥造纸厂、嘉兴造船社及余新、王店、新篁等基层单位陆续调入,这是一段踏上正规造船之路的难忘历史。

  嘉兴水泥造船厂不但是一家专门制造水泥农船的重点企业,也是省首批定点生产厂之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1987年度省级先进企业。1985年,该厂生产的南湖牌三吨农船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南湖牌水泥船在杭嘉湖地区、上海郊区都有较高的声誉,用户都喜爱使用南湖牌水泥船。南湖牌三吨水泥船属湖边手式,头、艄采用生铁铸密封圈盖,密封后能增强抗沉性。嘉兴水泥造船厂所产三吨水泥船两千多条,供不应求,深受农民喜爱。在嘉兴水泥造船厂的影响下,邻县嘉善、海宁等周边造船厂也办起水泥制品厂,嘉兴水泥造船厂则在技术上支援了邻县的水泥船业发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嘉兴水泥造船厂还曾有过一个为南湖红船提供“水泥卫士”方案。当时,为保护红船免遭水侵浪损,船厂革委会为南湖红船量身定做了一个古钱币状的水泥船坞,其目的是保护红船和方便参观。船厂造了两个半的水泥船坞,拖到南湖湖心岛南面指定位置固定好,最后将南湖红船停进水泥船坞中。“文革”结束后,为恢复历史原貌,南湖红船还是按原样停在老地方。水泥船坞也被另作他用。2000年,此船坞最终被拖离南湖,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为了更好发展,1988年,嘉兴水泥造船厂更改注册登记为嘉兴水泥造船厂、嘉兴钢丝厂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已很少用船来运输和进行生产活动,水泥船也越来越少见了。南湖牌农用水泥船也渐行渐远,只能留在人们的美好记忆之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