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子怀旧

印子怀旧

  图章,在浙江海盐县的西部一带农村都叫它印子。从前,农村家庭的当家人没有印子,交往的凭据上就由当家人按手印,以手指上的指纹为凭代替盖印子。手印与印子等同,都表示同意、认账,是依据,具有法律效力。听老辈讲,按手印最残酷的莫过于按卖娘子印。传说,卖娘子的手印按下去,家里浇灌粮田的车埠也会坍塌。

  一九六二年,我从海宁师范学校休学回乡务农。小队里分东西,社员已经用印子替代了以前的按手印。当时,刻印是特殊行业,要去县城才有刻字店。社员所刻的印子大多数都是木质的,价格每枚一角五分。难得也有干部刻牛角印子的,一枚要三角六分。

  肩上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后,不管小队里分米、分钱、分杂粮、分肉、分柴草,还是同意小队的决定、乡规民约,农户都要郑重其事地敲印子认可。如要向邮局领取汇款、包裹,也要以印子为证,印子无处不用。有的当家人为了方便,干脆把印子随身携带,用时没有印泥,就张开大嘴给印子哈口气,再用力按下去。农民还给印子取了个“南瓜蒂头”的绰号。有时,村里通知开会,会风趣地大声喊:晚上开会,大家别忘了带上“南瓜蒂头”。 

  印子如此重要,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请海盐县城武原镇刻字社的殷祖光师傅,特地为我刻了一枚篆体和一枚楷书牛角方印派用场,这两枚印子一直保存至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