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了多年农村、农业工作,尤其对自己经历的农村水利建设记忆较深。这里说说我在高照公社(注:现为高照街道及新塍镇陡门村、火炬村、富园村)工作期间的两次开河经历:疏通南北干道马泾港和开挖东西新河反修港。

马泾港
疏通南北干道马泾港
1966年夏季,天气异常干旱,高照公社境内南连大运河、北接新塍塘、贯穿公社南北的主河道马泾港,有几段河底朝天,沿河居住农家的洗衣河埠基本干涸。农民种植的水稻灌水叫急,上游的农民用门板一拦,下游就没有水了。为争水,农民之间产生大规模的纷争,公社干部忙于应付,经常到现场解决纠纷。
为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上的缺水问题,公社领导决定挖深拓宽马泾港,将南北大河之水引入高照境内。公社领导一边立马将现实情况反映给嘉兴县水利局,一边指定公社机管站负责测算。测定需开挖的土方量,摸清沿河的农民住房数(当时均是草房)、原有桥梁等,在此基础上由公社向县水利局申报。经两个多月的前期准备,于当年的秋收结束后动工开挖。当时,公社组建了由王小毛、万阿三、张岳夫、沈金荣、章起良5人组成的开河指挥部,具体负责此项开河工程。劳动力是由指挥部根据全公社的劳动力数,按比例分到各生产大队,再落实到生产队到户抽调的。在开挖过程中牵涉到沿河农民的住房、桥梁等问题都顺利、妥善解决。当时有六七户河边农户住宅须拆建,安置的方法是异地搭建,所用的劳动力在开河工中抵掉,费用、补贴、所需的毛竹等,都由公社给予圆满解决。原马泾港上的几座小石桥因河面扩大都需重建。最南端连接运河口的将军桥是开好河后新建的,其他依次往北的人民桥、跃进桥、联合桥都是拆了小桥后重建了水泥桥。当时对这几座桥的建设,组织上是非常重视的,设计工作委托上海工程设计院,施工建造由嘉兴桥梁队承担。当时的嘉兴桥梁队书记朱明忠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亲自来督办。因这几座桥设计时就考虑要通行拖拉机的,当时设计承重量是3吨半,在实际建造时,朱明忠特地从嘉兴动力机厂搞了10吨生铁,放在桥上试压,以确保桥的承重力过关。这些桥梁的建造经费都由县政府承担,还有沿途的几个机埠拆建费用都由县水利局负责,公社只要负责一些辅助的人工罢了。
由于集中劳力奋力苦干,这条港面宽约25米、河面宽约12米,河底宽6米,挖深1.5米的马泾港,实际开挖时间只用了三个星期,后期的工作则是重建桥梁等事了。马泾港的拓宽、挖深,为高照公社防御旱、涝灾害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这里的农民是直接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