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我要的是葫芦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我要的是葫芦
发表时间:2020-03-17 17:51:36     阅读次数:552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我要的是葫芦   课题 我要的是葫芦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本导学案设计在自主探究中感悟问题的原因,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的道理。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识字、生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用时:8分钟) 1.出示葫芦图片,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读准字音,引导观察、认读。   3.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1.观察图片,认识葫芦。   2.自读生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葫芦”。   3.反复读题,自主质疑:是谁要葫芦?他不要的是什么?他得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课文,解除疑惑。(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同桌合作学习: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相互正音。   2.同桌交流,试着解决问题。   3.小组同学间交流,总结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   但他只要,不要,最后。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导学生认读。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1)齐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观察插图一,从图中找出“藤”,说说“盯”的意思。   (3)查字典,说说“邻居”的意思。   3.小组内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相互正音、评议。 2.我能一锤定音。(在下列词语正确的读音后画“√”)   3.选字组词。   盯顶   山()紧()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八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交流怎样写好生字。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谢、盯、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学生练习写字,巡视指导。 1.先自读生字,再齐读。   2.仔细观察,试着给生字归类。   (1)左右结构的字:治、棵、邻、盯、怪。   (2)上下结构:想。   (3)独体字:言。   3.观察老师范写,说说自己的发现。   4.描红、临写。 4.看拼音,写词语。   línjū   ()   qíɡuài   ()   5.填一填。   “想”字是结构,共画,可组词。   教学反思 1.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   2.在生字教学的环节,老师让学生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3.在学习生字环节,老师挑选了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既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深入地体会课文要表达的内涵。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对照插图,感悟发现。(用时:3分钟)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找不同。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机归纳。 1.认真观察图画,自主说说两幅图不同之处。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掉在地上。   2.自由交流,提出问题。 6.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把你的发现简要地写一写。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用时:25分钟)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两幅图前后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理解这个人为什么没得到葫芦。 1.小组合作: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两幅图不同的原因。   2.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本组的学习收获和看法,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交流。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完善认识,深化理解。   (1)从第2自然段中认识到:他看见叶子上的蚜虫并不在意,心里只想着葫芦。   (2)从第3自然段中认识到: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叶子上的蚜虫还是不在意,还是只想着葫芦。 7.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可怕的小花   雪白的蚜虫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14分钟) 1.引导学生找出感叹句和问句,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感情或心理。   3.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1.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边读边体会。   2.全班交流读后感受。   (1)我的小葫芦……才好呢!(重读“快长啊”“才好呢”,读出他急迫的心情。)   (2)你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重读“别”“快”,读出邻居的着急之情。) 8.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猜猜种葫芦的人在想什么。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想的是:。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四、拓展延伸。   (用时:8分钟) 1.出示课件: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2.续编故事: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他不懂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所以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治。还错在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心里会想:原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叶子生了虫子不治,葫芦就长不成了。   2.续编故事。 9.小练笔:种葫芦的人第二年春天又种了一棵葫芦,又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堂导入环节,关键是能否很好地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里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对课文内容充满了期待。   2.第二个环节,由图片到文字,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不同,从而提出最想弄明白的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接下来,我围绕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由浅入深,由初步感悟到深入理解,从而体会探究性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片段   ◆解读内心,揭示寓意(教学难点)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是怎么想的呢?   生1:他很后悔。   生2:他很吃惊。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来说说吗?   (出示:大吃一惊、后悔不已、恍然大悟)   生: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大吃一惊。   师:他惊讶什么呢?   生1:我的小葫芦怎么会落了呢?   生2: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后悔不已。   师:他后悔什么呢?生1:要是我早听邻居的劝   告就好了。   生2: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才恍然大悟。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原来葫芦和叶子是有关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当我们不明白,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   赏析:教师在这里的三次追问非常有价值:“他惊讶什么呢?”“他后悔什么呢?”“他明白了什么?”三次追问,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仅积累了词汇,还能进一步解读人物的内心,自然揭示寓意,可谓“一石二鸟”,独具匠心。   
作者: 
上一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曹冲称象
下一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玲玲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