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烟雨楼下“鱼乐国”
烟雨楼下“鱼乐国”
发表时间:2020-06-06 14:52:52     阅读次数:347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从钓鳌矶往东,转弯处有一景点“鱼乐国”。鱼乐国,取材于大家非常熟悉的《庄子·秋水》中的濠上“鱼乐”之辩。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今安徽)的桥上见鱼儿悠闲游动,便说:“鱼儿是多么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有一副对联“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前一句说孔子与学生论志向,赞同曾皙(字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观点,表达出儒家以仁义礼乐治国的主张。而后一句即指“濠上之辩”,反映出庄子追求个人精神自由、自然无为、自得其乐的思想。这副对联概括出了儒道思想的不同。
  如果说,烟雨楼下的钓鳌矶体现出的是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思想,它能激发古代嘉兴文士的科场搏击、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么烟雨楼下的另一景点鱼乐国则体现出佛道两家俯仰人生、洞察宇宙的深邃哲理,它能抚慰人们心灵,引导启迪人们蔑视功名富贵,闲适人生,自然无为。
  如果说,钓鳌矶鼓励人去追求功名富贵,实现人生最大价值,那么鱼乐国则会使你在人生挫折逆境、风雨磨难或飞黄腾达、一帆风顺时,泰然处之。
  如果说,钓鳌矶给人的是一种奔腾壮烈的阳刚热烈之美,那么鱼乐国给人的则是回味无穷的自然恬淡之美。这一壮一淡,一浓一清,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隐含着我国儒佛道互补、进退两宜的重要思想。
  同时,鱼乐国又可以看出建造者借“放生”行善、引导社会百姓克服心中“恶”的念头,保持良好的心态、维护社会稳定的用心。
  关于它的建造过程及隐含的深意,万历时两任嘉兴知府的湖南邵阳人车大任有《鱼乐国记》详细记之。文章首先介绍鱼乐国建造的缘起及董其昌题字“鱼乐国”。

  优越的地理区位和环境,使嘉兴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肥沃,风俗奢华,讲究应酬。车大任说他曾两任嘉兴地方官,在此多年,每每欲以恬淡清静来纠正这种奢华,常与嘉兴本地文人学士互勉,欲改变此种奢靡风俗,但均未能实现。

  癸卯(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夏天,看到当地一些举人提倡放生护生,城里响应的人很多。原来的“放生池”在范蠡湖。恰巧当时的书画大家董其昌太史去湖北督学,经过嘉兴,他说:南湖比范蠡湖更大,游人往来更多,假如能把范蠡湖的“放生”活动放到南湖,那么受到感染,效仿、响应行善的人会更多,这是功德无量之事。于是,董其昌提笔题写“鱼乐国”,车大任聚集工匠,在烟雨楼边立石碑刻字以上。这也是成全了各位举人的仁心美意。

  文章介绍“放生池“的来历。唐宋时,各地州郡都可见“放生池”,但大多为主人祈祷福祚而建。杭州西湖,也有放生之池,担任过杭州太守的苏东坡、白居易都精通佛道禅理,因而提倡放生。只有那些不通佛理的人,贪享口福而杀害生灵,甚至一顿饭花费万钱,要杀掉多少生灵啊!当时不少地方都有这样的恶俗,而富庶的吴越一带尤其奢华。嘉兴的各位举人文士和董其昌太史提出扩大“放生”之地的建议,犹如普陀观音救苦救难,超度众人。

  文章又从庄子“鱼乐”说开去,什么是快乐呢?车大任认为能保持个人独特的天性和自由的思想,不把物质享受作为追求的目标,也就是今人所说的人不为物质所“异化”,随心所欲,适顺自然,这就是快乐。

  庄子所说的是,超脱了世人以物质享受为乐的浅薄人生观,达到了精神快乐的最高境界。孔子最得意的学生身处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孜孜不倦追求道德学问,自得其乐,别人不堪忍受,而他却“不改其乐”,所以孔子称赞道:“贤哉,回也!”而佛家也认为繁华人世以外有个“极乐国”,人们在那儿可以免去人世的一切痛苦罪恶,只要你皈依佛门,信善怜生,就能转世极乐世界。

  “放生”一事也是如此,让人发扬善心,使鱼回归水中尽享其乐,而人也从中领略到快乐,放弃杀生奢华。鱼的快乐,是放生的人给予的;人的快乐、痛苦,是人自己心中产生的。从鱼之乐,也就知道了人之乐;从人之乐,也就知道了真正的快乐在于人自己的心中。人只有知道快乐来自于自身心中,而不是来自外界物质的丰厚,那么他也就真正懂得了鱼的快乐。懂得了鱼的快乐,才能与鱼同乐。所以,要追求快乐,不一定要转世“极乐世界”,快乐就在心中。

  作者在这里阐述了庄子思想中追求精神自由、不为外界物质利益所困的思想。无独有偶,当代学问大家钱锺书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写过一篇《论快乐》。他认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

  文章谈到移范蠡湖“放生池”至此并重新命名“鱼乐国”的意义和含义。提倡“放生”,不追求奢靡杀生,引导一邦之众行善,共同享有“极乐”的境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

  清代陆以諴《鸳鸯湖棹歌一百首》中有吟诵“鱼乐国”的一首:

  鱼乐园前一棹通,

  楼开凝碧对春风。

  夜来浮玉亭边宿,

  水上钟声渡远空。

  诗中把龚勉建造的“瀛洲胜景”与鱼乐国联系起来,作为南湖以烟雨楼为中心的游览整体。“瀛洲胜景”中有“凝碧”、“浮玉”两座建于烟雨楼前的亭子,一为白天登临观赏的佳处,一为晚上月下观赏的佳处,与“鱼乐国”之间一棹相连。而“瀛洲胜景”中的“水上钟”则又在湖面上传来悠悠钟声,响彻空中。

  这样的南湖游览,是否能让人忘怀尘世、心旷神怡呢?


作者: 徐志平
上一篇:烟雨楼下“钓鳌矶”
下一篇:劫余老人诗中的晏城被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