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1976·嘉兴抗震
1976·嘉兴抗震
发表时间:2020-06-08 13:35:27     阅读次数:812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发生大地震后,虽然对远在江南的嘉兴毫无影响,但那个年代的信息闭塞,再加上地震知识的空白,灾难的恐惧在平民百姓中蔓延开来。这股“屋倒完、人死光”的“震波”,波及了嘉兴城乡。
 
  不久,嘉兴县的城区(时称嘉兴镇),由当时的镇革委会副主任挂帅,成立了“嘉兴镇抗震救灾指挥部”。这似乎宣告嘉兴也要发生地震了。指挥部从民丰、冶金、电控、水厂、交运等企业单位抽调年轻力壮的工人作抗震救灾队员。百余人的队伍集中到镇委礼堂(原城隍庙大殿)昼夜值班。晚间,抗震救灾巡逻队在城区的每条街道反复巡视,遇到路人,就告诫当心地震,一旦闻警,要立即从家里逃出,撤到远离房子的旷野……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地震消息满城风雨。
 
  “嘉兴要地震!”城外的乡镇百姓神经也高度紧张起来。五花八门的地震预兆知识,叫人瞪大眼睛,竖起耳朵。什么“癞蛤蟆打堆”、“牛勿进棚”、“狗叫不停”、“鸡鸭乱飞”等等动物的反常现象都成了地震的“预报”。特别是居民被告知备好干粮,打好包裹,夜间要到户外睡觉时,仿佛地震就要发生了。我们东栅镇的避灾点指定的有两处:东栅大街中心小学的操场和下塘街的东栅机管站白场。夜幕降临,街上犹豫不决的人们三步一回头地离开家门,赶往小学。当然,那班小学生听说晚上不用困觉,新鲜异常,开心煞,“三个成淘,四个成堆”地在操场上玩起了游戏,丝毫没有一点避震的忧虑。
 
  几天一过,“到底震不震”的疑问,让人慢慢疲沓起来。汉塘弄的敏阿伯,为了让读书的小孩睡个安稳觉,宁可自己熬夜。她不知从哪里吸取到防震“经验”:取一只小口瓶子倒立在桌子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玻璃瓶,一旦瓶子摇晃,立刻拉醒小孩。偶尔哪家守瓶防震的人一打盹,意外带动了桌子,瓶子突然倒下,吓得大呼小叫,四邻也被惊动,瞎搭糊涂地乱跑一气。
 
  有一天黄昏,气压特低,人人都说气闷煞哩。天还下起了大雨。“今夜要地震”的猜测,使得为防震而疲惫的人们又立刻紧张起来。我们家里的气氛也第一次有股风雨欲来的凝重感。灯光下,我手捧小说《醒了的土地》,没有看进几行字。弟弟一会儿坐,一会儿立,不时到窗口张望。只有母亲一丝不苟地纳着鞋底,鞋线拉动时,她抬起头说:“不会的,格廊哪哈会‘地动’呀。”其实,我们听到的地震消息,无权威可言,张三说大雨是先兆。李四讲气闷是地热。时在“文革”,居民家里既无电视,又无报纸,唯一的消息来源是有线广播。这是那个年代为及时收听毛主席“最新指示”,而实现的“家家喇叭响”宣传网的成果。屋檐口无休止的雨声,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有点断断续续的噪音,我静听细辨,没有听到唐山救灾的一点消息。国际歌响过后,广播结束。除了窗外哗哗的雨声,母亲拉动鞋底线“呼—”“呼—”摩擦声的间隙,屋内变得异样的安静,加上纸质蚊烟“六六粉”的呛人烟味,有点让人窒息。兄弟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想象大雨中的小镇和老宅会发生什么。
 
  夜深了,雨没停。突然,弄堂里响起“嗒嗒嗒”的脚步声。全家人心里一惊,回头朝黑暗的弄口张望。“祥嫂,今朝夜里当心点,人家都讲要震哩。”随着一道手电筒的光束,居民小组长王家三阿妈边走边招呼我娘,来到了我家堂屋。老人搁好雨伞,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真哎呀,介大格雨,震起来勿搭山头。”我们没有搭讪。母亲收好鞋底,若无其事地答道:“我勿相信,房子会震倒。每次台风,四邻八宿都到我家避灾,勿要紧哎。再讲啥辰光听说格廊会‘地动’。”东栅的老人们说地震为地动。灯光下,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有人讲起了“地动”的传说:观音菩萨脚踩的鳌鱼,它的罨头扇一扇,人间地面就会动一动,倘若鳌鱼的头或尾巴搳一搳,地上就要山崩地裂了。地震如此原委,言者闻者,虽无人信之,但雨夜的担忧,心照不宣。
 
  一夜无眠,天亮后雨停了。小镇依然喧闹起来。人们见面,特别亲切,好像彻夜的雨冲走了“地震”的灾难。邱家桥野猪浜的金阿泉一到茶馆,滔滔不绝地唠叨起夜间不少农家披着蓑衣,撑起雨伞,躲到桑园地里避震的经历,无奈地告诉茶友:鹰潭12岁的外甥劳文勇,来乡下白相。地震的折腾,小家伙闹着要回家。他口口声声讲,要死,同爷娘死一道。舅妈没办法,今朝陪伊乘火车回江西。
 
  10多天后,嘉兴镇抗震救灾指挥部解散。时在自来水厂做临时工的邻居阿良,被借调到指挥部,他私下跟我讲,嘉兴的防震有点自吓自。只能说是一场没有科学依据,非理性的“演习”。
作者: 薛家煜
上一篇:“白莲寺”下深挖洞
下一篇:1919年,一户匈奴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