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著书容易传书难
著书容易传书难
发表时间:2020-06-06 14:53:04     阅读次数:383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一三七九年,贝琼去世。这位由元入明的嘉兴籍诗文家,在《槜李诗系》里得到了较高的评价:“有明一代,吾郡诗人林立,以清江(贝琼号清江)冠之,斯无愧焉。”沈季友的判断,基于那四十卷《清江贝先生集》,特别是其中《诗集》十卷。

  《清江贝先生集》是贝琼的儿子贝翱编的。贝翱时在楚府纪善任上,积其俸禄之余,汇聚其父诗文以成一编,并请他父亲生前的好友,时任杭州府儒学教授的天台人徐一夔作序。

  徐一夔在序中略叙贝琼诗文及成书过程,然后感叹道,前辈文人欲以著作传世者不少,然而最终常常堙没无闻。究其原因,实在是“为之后者不能继夫前人之志故也”,而贝琼诗文,虽然足以传世,但也多亏其子能为其结集雕版。追寻《清江贝先生集》的版本流传情况,我们发现徐一夔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就在明代,万历年间贝翱所编的《清江贝先生集》已经罕见传本,有人四处搜辑,仅仅编成了一个四卷本。时人不禁感慨:“嗟乎!贝先生何沦落至此乎!”

  也是天不灭斯文。清初,四十卷本的《清江贝先生集》终于重现于世,这才能够刊刻流传至今,也才能使贝琼的心血和后人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

  《清江贝先生集》是幸运的,这当然也和贝清江生前身后的名望是分不开的。尽管明清两代,雕版印刷已经大为盛行,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诗人来说,即使想要在身前刊刻一部诗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百年后,同是嘉兴籍的诗人王翃就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王翃,明末清初时活跃于嘉兴诗坛,一生以诗为事。收诗共千余首的《春槐堂集》和《秋槐堂集》,理当是他苦吟不辍的最好见证。

  顺治九年(1652年),王翃舟次赣州,遇上盗贼,诗集不幸落水。他在深自痛惜之余,“终夜拥被记忆”,但所得已不过二百余首。这一年王翃四十九岁。下一年,他买舟北上。不料,这仅存的二百余首诗稿又遭噩运,被老鼠咬啮,竟至不可缀补。诗人至此,真是伤心至极,当年四月,便郁郁而终。

  幸有同乡朱彝尊将王翃诗作曾作抄为一帙,《二槐诗存》才不湮没于世,然存于世者,已是残缺不全了。

  古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事业,对于文人来说,“立言”自然是最重要的。“立言”的载体便是著述。然而著书容易,传书却难,悲夫!
作者: 武桢
上一篇:鸳鸯湖 鸟成双
下一篇:沈曾植:俗物入诗亦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