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能仁寺与凤鸣桥
能仁寺与凤鸣桥
发表时间:2020-06-08 15:22:46     阅读次数:189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凤鸣桥

  在新塍镇上有一座千年古刹能仁寺,始建于南朝梁代天监二年(503),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据旧志记载,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改称报国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称能仁院。元至正十六年(1356)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改名为能仁教寺。清乾隆二年(1737)始称能仁禅寺,并沿称至今。

  能仁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四周环水,环境优雅,原占地七十亩,约占镇区面积的十分之一,与寺相连的石桥也有五座,占镇区桥梁的五分之一,可见当年规模之宏大。寺内众多金碧辉煌的殿堂及相关建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布局左右对称,山门直对天仙桥,桥南大路横亘,苍松夹道,名“松路”。《新塍镇志》载:“后因香火兴盛,新辟寺街,建凤鸣桥。”增添了与寺院的通道。寺街上多香烛店和酒肆茶坊,水陆两路香客络绎不绝,信众蜂拥而至,足见当时能仁寺的繁华景象。寺院历经风雨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有四座石桥圮毁或改建成现代水泥桥,现仅存凤鸣桥一座古桥了,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昂首挺立的古桥仿佛在寺院的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中回想着当年的盛景。

  凤鸣桥,俗称南桥,位于能仁寺西、新塍镇少年路南端,南北向跨凤鸣港。因能仁寺一带地形似凤,旧称凤山,又传凤鸣桥连同其他两座石桥及寺院两个莲花池,在地形上神似一只凤凰,而该桥位于凤首,故名凤鸣桥。真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桥名。

  此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17.6米,桥顶宽2.8米,净跨6.7米,拱矢高3.5米。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拱肩处设有雕刻纹饰的横系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镶嵌石匾桥额,镌有阳文楷书“凤鸣桥”三字,边款为“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字样。桥面两侧设长条石护栏,无望柱,端部置抱鼓石。桥顶为方形平台,南北两端各有石阶15级。桥两侧拱券旁设有对联石,联石顶置雕刻纹饰的遮雨石,但联石上无楹联。

  据民国《新塍镇志》载:“凤鸣桥,在镇南市街,俗称南桥。雍正九年,里人州司马江公纯捐资独建。道光间重修。”可见,此桥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现桥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

  清代文人钮世楷撰写了《凤鸣桥记》。他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拨棹重寻旧草庐,

  南桥烟火近村墟。

  酒旗牵动渔人兴,

  罢钓停桡只唤鱼。

  昔日凤鸣桥一带非常热闹,史料上曾有“南桥多酒肆,网船常聚”的记载,当然这与能仁寺的香火鼎盛无不有关。

  能仁寺历经千载,几度兴废。民国二十七年(1938)6月10日,侵华日军焚烧新塍东南半镇,能仁寺难逃此劫,被付之一炬,只幸存蚕皇殿、华严阁石基、古银杏一株及石碑5块。劫后寺院损毁殆尽,断壁残垣,满目疮痍。1997年,经上级批准恢复重建并开放,能仁寺涅槃重生,经过僧众及各方共同努力,现已重现古刹风貌,善男信女们又踊跃进寺礼佛敬香了,慕名前往游览的游人日益兴旺。

  能仁寺虽然现仅存一座凤鸣桥,令人颇感遗憾,不过,在寺的西北保存有一座问松桥,西南还有一座天竺桥,都是清代建造的石桥,且地处古风古韵的旧镇区老街,亦是人们探古寻迹的好去处。

作者: 吴齐正
上一篇:奇妙的一担庙桥
下一篇:西栅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