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梅里曝书亭
梅里曝书亭
发表时间:2020-06-08 15:33:48     阅读次数:404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前往王店古镇,只为了拜访竹垞故居,这是朱彝尊的曝书亭旧址。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诗人、学者、藏书家。满腹经纶的朱彝尊与濮院颇有渊源,这样的理由,使我在过了十年之后,再次来到了竹垞故居。

  在历史上,同为嘉兴治下的江南古镇,王店与濮院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盛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官至工部尚书的王逵辞官隐居于此,“聚货贸易”,做起了生意。在此之前的天福年间,王逵曾任嘉兴镇遏使,负责地方军事守卫。从志书上看,王逵构屋居此,环植梅花,所以这个地方旧称“梅里”,中有市河“梅溪”。镇名“王店”,来自于王逵的姓氏,从书面上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古代王家开店的地方。

  而濮院之镇名,同样源于南宋时期濮氏家族的姓氏,谓之“濮家大院”,而且经商致富的濮氏后裔也喜植梅花,镇左有条梅泾河,因两岸遍植梅花而得名,所以濮院又古称“梅泾”。

  “梅里”与“梅泾”,因了梅花,相距不远的两个古镇,便有了姊妹般的亲近感。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文化情感,且与竹垞先生有关。

  王店不是一个热闹的古镇,作为文化地标的曝书亭,当然也不是热闹的。这颇合我意,清清静静,多好的地方。

  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竹垞故居,三百多年来,历遭兵燹火毁之厄运,经过了十一次的修缮。今天我们看到的竹垞故居,已不是康熙年间的竹垞故居了,先前的十二景:桐阶、菱池、槐沜、荷池、芋陂、青桂岩、钩船舫、绣鸭滩、落帆步、六峰亭、同心兰砌、曝书亭,后人再难复制。即使能够复制,潜采堂中的经、艺、史、志、子、集、类、说八大类、八万卷藏书,已无处可寻,康熙皇帝御笔亲赐“研经博物”匾额,更无法重现。

  当然要感谢清代的浙江学使阮元,是他看到了曝书亭的含金量,力主倡议重修这百年名园,终于,荒毁已久的竹垞故居在清嘉庆元年(1796)获得了新生。

  现在的曝书亭,大致格局为嘉庆元年遗存,经过后世不断修葺,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十亩的清代园林,有曝书亭、水轩、荷池、曲桥、娱老轩、潜采堂、六峰亭诸景,布局甚是精巧玲珑,疏密有致。园子里,古树绿荫,石径幽深,空中鸟鸣声脆,池有鱼儿悠游,可谓动静相宜,步移景异。江南的园林往往就是这样富有艺术性,小小的地方可以玩转各式景致,在任何一个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只是,空空如也的潜采堂中,不见了万卷藏书,上悬“研经博物”四字已非康熙亲笔,而是现代书法名家、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所书。堂中置有方桌长椅,数个老翁、老妪围桌闲聊。生前的朱彝尊早已预知了这样的结局,他在《曝书亭著录序》中忧伤地写道:“吾之书终归不知何人之手?……书之幸与不幸,则吾不得而前知矣。”潜采堂的八万卷藏书,在它们的主人朱彝尊身后究竟流落到了何处?

作者: 嘉兴故事
上一篇:乌镇修真观
下一篇:清幽淡雅的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