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造访曝书亭
造访曝书亭
发表时间:2020-06-08 15:34:06     阅读次数:397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黄梅季节多雨,难得一个晴天,决定去王店造访曝书亭,瞻仰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学者朱彝尊先生,也许先生正在曝书亭内袒腹晒书呢。我认识先生是从读《鸳鸯湖棹歌》开始的,“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声,侬家放鹤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家乡的景物、蟹舍、渔村、菱花、河水、塔火,融入诗中,那种柔美、清丽、宁静的意境与情趣,家乡人读家乡人写的诗倍感亲切。

  到了王店,走进曝书亭园门,修篁摇曳,绿树婆娑。穿曲桥,过小池,只见六峰亭与娱老轩遥遥相对,园内布局疏密有致,风格质朴淡雅,别具一番江南水乡诗意。正厅潜采堂,早先是先生藏书、读书、著书之所,梁上悬挂着“研经博物”的牌匾是康熙的御笔。读书做官,本是封建社会读书人走的一条天经地义的道路,然而,朱彝尊出生于明末封建官僚之家,在少年时代又有“反清复明”的志向,又怎么会步入清廷仕途,受到康熙的赏识呢?于此,我慢慢地似乎触摸到先生的脉搏了。

  朱彝尊(1629至1709年),字锡鬯,号竹坨,秀水(嘉兴)人。1645年,清军攻下江南,屠嘉兴时,他才17岁,一家被迫外逃,流落他乡,最后落脚梅里(王店)。曾作《悲歌》:“我欲悲歌,谁当和者?四顾无人,茕茕旷野。”抒发他忧国、寂寞、悲伤的心情。后来参与“山阴秘密反清”活动,失败,落泊江湖。42岁时填《解佩令》:“十年磨剑,五陵陪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抒发壮志未酬,“空中传恨”的苦心。此词曾引起毛泽东的喜爱,亲笔抄录,成为难得的书法珍品。朱彝尊51岁时,以布衣受举荐,授翰林院检讨,充任编纂明史的官职,确也令人费解。其实,当时国家由乱变治,人民生活趋于安定,进入了“康熙盛世”。尽管当时有些文人、志士,仍保持着矢志抗清,“义不帝清”的气节,这固然也体现了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但国家大量的经典文献需要整理编纂,作为顺应历史潮流来说,朱彝尊选择的是考入博学鸿词科,入翰林,进南书房,不能不算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时代需要他这样的文人去做正事,文人也应当有历史的使命感。他“守信”、“秉公”、“尊重史实”,坚持求实精神,在编纂《明史》和《明诗综》的几年中,七次上书,提出见解,为收集史料,不怕得罪人,甚至冒着杀头危险,在《明诗综》中收入许多抗清殉节之士和东林义士、遗民之士的作品。这不正是体现他的爱国思想和崇高品德吗?至于,康熙赐匾给先生,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在潜采堂的“经研博物”匾额下,仰望竹坨先生石刻像,我伫立很久,忽然想起他所有藏书的首页,都盖有刻着朱文戴笠小像的印章,还有十二字:“购此书,颇不易,愿子孙,勿轻弃。”先生留下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格。从曝书亭出来,正遇见梅里小学的学生,背着画夹,来此写生,使我联想到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绘的《由拳读书图》(由拳是嘉兴古县名),朱先生在棹歌中曾留下“安得家家寻画手,溪堂遍写读书图”的诗句,来赞叹家乡良好的读书情景。我想,这只是先生的一种愿望,只有在今天,才能变成现实。我们的小画家们,定能画出勤奋读书、孜孜好学的新的风俗图。先生对文化的执著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会永远激励我们这一代。
作者: 蒋陈华
上一篇:天生丽质幽澜泉
下一篇:揽秀园(钢笔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