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惜于当年两拆散 不知何日可复原
惜于当年两拆散 不知何日可复原
发表时间:2020-06-08 17:30:41     阅读次数:331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明末清初,在改朝换代的激荡中,人文在冲突中飞扬,艺术在痛苦中芳香。石涛艺术之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成熟。

  石涛,1641年~1707年,本名朱若极,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清初“四僧”之一。其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

  当年,董其昌画系主宰画坛,画坛因循守旧,后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这种情况下,石涛提出师法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用充分的勇气突破了时代观念的束缚,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影响至今。他的花卉创作,始自青年时代,所谓“十四写兰五十六”。现在见到的石涛最早的花卉作品,是他十七岁时作的《人物山水花卉册》。此后,其在安徽生活期间,纯粹的花鸟画创作很少,直到晚年到南京后,花卉画创作又多了起来。其画风格,受明中期沈周、青藤、白阳影响较大。

  此本册页共六开,册页封面有吴湖帆题签:“《大涤子兰竹册》,宋纸逸品六帧。吴湖帆题签。”钤印为“湖帆长寿”白文方印。手工缝制的蓝布护封上,有唐云题签:“苦瓜妙谛,君匋兄藏,唐云签。”钤印为“唐云”朱文方印、“大石”白文方印。

  用“氤氲”两个字来形容石涛的这本册页,再合适不过。在周易中,“氤氲”是形容天地阴阳二气之变化;在中国画中,我们把“氤氲”理解为黑白、枯湿、浓淡、缓急、疏密、虚实,像周易一样,都是体现变化之意。石涛在《画语录》中也曾提到“笔与墨会是为氤氲”。在这六张一平尺不到的小册中,以上理念都有很好的体现。册中多用水墨写意法,行笔爽利,用墨淋漓简练,给人以清峻挺拔、浑厚华滋之感。
  石涛的兰竹画为中国画史一绝。其墨竹气势恣肆,运笔酣畅劲爽,用墨华滋,渗润并生。郑板桥说他“画兰不似兰,盖其化也”,“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本册页中,兰、竹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图中竹竿、兰叶瘦而劲,用墨笔拖出;竹梢应风下垂,竹叶却劲挺而力争往上,势不可挡。粗细长短的笔踪,枯湿浓淡的墨色,经过疏密聚散的组合,使整幅画显得轻松明快,显示出画家驾轻就熟的精湛技艺。整套册页用笔秀润,用墨明雅,信笔而得,直抒胸臆,实乃石涛小幅画作的精品佳作。

  据钱君匋先生撰写的文章,此册页于1941年7月经其堂弟钱镜堂收得,原为朱屺瞻家物。“……画极精彩,装法奇特,用笔潇洒可爱,悉为十二开一册,原藏者子女分家时,一拆为二,遂剩六开矣。”读到这里,未免唏嘘:物常聚于所好而散于利益。那拆散的另一半,又会有怎样的精彩?可否还有重新复合的可能呢……
 
 清 石涛 《妙谛兰竹册》
  册页  设色纸本  
  31×24.5厘米
  君艺编号:82
  国家一级文物
作者: 高逸仙
上一篇:钱君匋“无倦苦斋”印赏析
下一篇:龙飞凤舞秦公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