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黄釉地轧道粉彩三阳(羊)开泰对碗 清代帝王的年节御用碗
黄釉地轧道粉彩三阳(羊)开泰对碗 清代帝王的年节御用碗
发表时间:2020-06-08 17:31:06     阅读次数:366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嘉兴一地的文物中,最常见的是书画,如今在收藏市场上被炒得热火朝天的瓷器却不多见。而这一套黄釉地轧道粉彩三阳(羊)开泰对碗是嘉兴博物馆馆藏中较为稀有的精品瓷器。

  这套对碗形状为撇口、微鼓收腹、圈足。碗内以青花纹饰,碗外壁则以粉彩装饰。对碗外壁工艺为黄釉地轧道(虬绒纹),以金线勾勒出三个圆形开光,圆内饰以彩三羊花卉图。开光之间分饰如意双环、宝瓶等,构成吉祥如意纹。在瓷碗内壁,以青花装饰,口沿下有单弦纹一道,内壁绘饰有四季花卉纹,瓷碗底心为双圈开光三羊纹。底款为“大清道光年制”青花篆铭。三羊(阳)开泰纹,寓有吉祥康泰之意,是晚清常见题材图纹,亦是道光时的典型纹饰。

  1983年10月,苏州文物商店鉴定家张永昌曾将这对碗鉴定为国家级二级文物,并评价此碗为道光官窑器中的突出精品。

  黄釉地轧道粉彩三阳(羊)开泰碗的有序烧制从清代自乾隆朝开始,据《清档》记载,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传旨:着交唐英烧造,其碗外面俱烧五彩各色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分别吉祥花样,碗内仍照外面花样,俱要青花白地,年节用三羊开泰。”此一成法沿袭至晚清光绪年间,清各朝均以乾隆为范本仿效,一直沿用至光绪,以后则少见。因此是一类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瓷器。

  黄釉最早出现在唐代,但当时由于工艺不够纯熟,器物比较粗糙,品质也不稳定,因此以民间使用为主。但到了明清两代,黄釉有了特殊的意义,金黄色为帝王之尊之色,皇家垄断了这种釉色,这两朝对于黄色的使用有着十分明确的界定,搞错了要治罪。到了清代,黄色在宫廷内部的使用更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里外黄釉为皇太后、皇后用,里白釉外黄釉为皇贵妃用,黄地绿龙为贵妃用,以下嫔妃、贵人、常在则不许用黄釉瓷器。清代陶瓷艺术家唐英于乾隆时曾奏明皇帝将破损的黄釉器都押运京城处理,以防技术外传,可见黄釉价值不菲。纯正的黄釉在明代永乐年间就已出现,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黄釉制作工艺有了不少创新。道光之后几朝的黄釉器物,在造型上虽略有差异,但主要仍凭款识区分年代。此时的淡黄色釉较前略厚,以这对瓷碗作比很有参考价值。

  而轧道粉彩这种工艺也非常精细复杂。所谓粉彩是用玻璃白料为底色,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彩绘渲染图饰的彩瓷,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所谓轧道,又叫雕地,宫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耙花,是乾隆年间新创的装饰技法,它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尖头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最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而粉彩轧道工艺就是把粉彩和轧道两种工艺有机结合,形成珠联璧合的惊艳效果。

  就这对黄釉地轧道粉彩三阳(羊)开泰碗来看,器物画工精细,尤其是轧道工艺,从乾隆开始,当时已较名贵,有大、中、小三类,这对碗为中类,是宫廷用品。流传至民国其价高昂,民国二十四年一对(碗)价60元大洋。

  而嘉兴距离京城甚远,也并非瓷器生产地,因而官窑贡品瓷器在嘉兴出现非常稀少。这套瓷碗成对出现,工艺纯熟精细,且难得地保存完好,品相完美,十分珍贵。
作者: 朱弼瑜 顾美珍
上一篇:金蓉镜晚年书画作品鉴赏
下一篇:杜鹃花图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