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嘉兴方言考试卷之59--老花眼 近视眼 麦粞眼
嘉兴方言考试卷之59--老花眼 近视眼 麦粞眼
发表时间:2020-06-06 13:59:00     阅读次数:404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读者沈先生来信问:“嘉兴话里‘嘛虚’怎么写的?近视眼还是老花眼?”我想,他说的该是“麦粞”吧,至于这个词是指近视眼还是老花眼,一下子还难以说清。

  “老花眼”大家都知道,好懂。查《辞海》:“老视,亦名老光,俗称老花眼。一般人在年逾四十后,眼的晶状体逐渐硬化,看近不能随着睫状肌的调节而增加其屈光力,使阅读和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是一种生理性的变化,可戴凸透镜加以纠正……”人到老年,看近处的东西,往往犹如雾里看花,茫茫然一片,所以老花眼又简称老花。这是人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其实就是远视眼,能看远而不能看近。只要戴老花镜,也就是凸透镜就能解决问题。那么,与之相对的近视眼呢?《辞海》:“近视,看近清楚,看远模糊的屈光不正……可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清代的笑话集《笑林广记》里有多则关于“近视”的笑话,只是古人的“近视”定义并不太严谨,不是现代医学中的定义。这里录其中两则,大家就可以明白。比如《兄弟认匾》,写兄弟三人都是近视,一起去拜访客人。只见厅堂上悬挂着“遗清堂”的匾额,大哥看到就说了:“主人原来患了遗精病,要不,怎么取‘遗精室’这个名字呢。”二哥看了好久后说:“不是的,这是‘道情堂’,因为主人崇奉道教吧。”兄弟俩于是争论不已,最后让三弟看。可怜的三弟,张目往梁上看了半晌说:“你们两人都错了,堂上哪里挂着匾!”又比如《拾蚂蚁》,写一个近视眼正在走路,而地上蚂蚁正在摆阵,疏密成行。近视眼看到后,疑心是件东西,于是弯腰去拾。拾了半天拾不起来,只好叹息:“可惜一条好线,烂得一段一段了!”

  堂上的匾,离人眼的距离应该不近,但是兄弟三人照样看不到,那该是现代医学的“近视”定义吧;而拾蚂蚁者把蚂蚁捧在手里还看不出来,那该是如今“老花眼”的定义。之所以唠唠叨叨说这些,是想说明不管人所处的远近,凡是视物不清,古人都一概称作“近视”。话入正题,嘉兴话的“麦粞眼”就和古人的“近视”定义相似,也是对眼睛看不清东西的笼统叫法。小时候跟大人去看越剧《王老虎抢亲》,主角之一祝枝山就是个视力一塌糊涂的角色。他和四才子之一的周文宾以白银百两打赌,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出男扮女装的周文宾。结果在灯会上,祝枝山拿着放大镜,贴着周文宾的身子照来照去,还是认不出周。每演到这里,观众就会轰然而笑。祝枝山接着唱“赛月台上人如潮,前挤后拥争看灯,我天生一双近视眼,怎能认出周文宾?”人群中就会有“祝枝山格只麦粞眼”的阵阵笑语声传来。现在想来,祝枝山可能既是近视眼也是老花眼,不然怎么会无论远近都看不清周文宾?手里拿的放大镜又绝对是纠正老花眼视力的工具。所以嘉兴人一般把视力极差的人称作“麦粞”或“麦粞眼”。

  为什么要这样叫?先来看“麦粞包”。明代嘉兴著名戏曲家周履靖在其名作《锦笺记·争馆》中写道:“做人切莫做余姚 ,到处人呼麦粞包。走向东家能迂阔,出来行李自家挑。”这里的麦粞包就是专吃碎麦的人,也就是草包。明代崇祯年间的著名拟话本小说《型世言》第二十七回,写陈公子看见一位美女,忍不住说道:“好一个苎罗西子,却配这个麦粞包。”据考证,《型世言》的作者陆云龙就是杭州、海宁一带人氏。所以麦粞包也是当时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俗语。因为麦粞是一种粗粮,《汉语大词典》:“麦粞,方言,指麦磨成的粉。”在做的过程中,要用大石臼去舂大麦,假使操作时不小心扬起了麦粞,掉入眼中,那必然使人睁不开眼,看不清东西。而视力差的人总喜欢眯着眼看,视力也有点“麦粞包”,久而久之,嘉兴人就形象地把“眯着眼努力瞧,又瞧不清楚”叫做“麦粞眼”。但有时也并不指视力之差,仅仅指眼睛看不清东西。比如小孩子顽皮,眼睛里掉进了粉尘。大人就会说:“眼睛麦粞哩是口伐?”或者说,“别去揉眼睛,再揉要麦粞哩。”
作者: 于能
上一篇:嘉兴方言考试卷之50--奢遮及其他
下一篇:嘉兴方言考试卷之42--挑你上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