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养蒙先生张伯淳
养蒙先生张伯淳
发表时间:2020-06-06 15:27:17     阅读次数:242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嵯峨荒土乱堆云,传是前朝学士坟。

  泉石清标存别业,风流豪思见遗文。

  竹鸡带雨啼春草,石兽和烟卧夕曛。

  纵有枇杷生满树,何人载酒吊吟魂。

  这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名叫李恕的诗人在张伯淳墓前留下的诗。《大明一统志》载,张伯淳墓位于嘉兴崇德县(县治在今崇福)北十七里。这“嵯峨荒土”的所在,李恕写诗时已不能指实,但那“前朝学士”的身影,靠着今日留存的文献,还是能依稀勾画出一个轮廓。

  张伯淳,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出生,字师道,号养蒙先生,崇德人(今桐乡人)。张家世代为儒,张伯淳从小就受到儒家文化熏陶。九岁那年应童子科考试,宋理宗命给他一大张纸和一支大笔,伯淳只写一个“天”字在纸中间。问其所以然,他用《论语》里的一句话回答:“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有新意,又得体,于是理宗大喜,遂中选。

  《至元嘉禾志》记,张伯淳于咸淳四年(1268)年中进士,那年他二十六岁。之后几年,他的宦迹不出江浙一带。在南宋,他官至观察推官,除太学录。如果不是那鼎新革故的沧桑巨变,他的人生或许就将按照宋代官制的设定,一步步平稳上升,波澜不惊。然而,世事的变迁注定要在他身上留下印迹。一二七六年,元朝丞相伯颜的大军取道嘉兴,从张伯淳的家乡崇德进发临安,逼降南宋宗室,南宋灭亡。

  至元二十三年(1286),张伯淳四十四岁。因为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他后半生的人生轨迹。他就是元世祖派往江南访求人才的程钜夫。程钜夫荐张伯淳前前后后的细节,在他撰的《翰林侍讲学士张公墓志铭》一文中有提及:“未行,闻廷绅有言公贤者。既至杭,公为博士。时犹未识公,而旧识识公者人人言公,与所闻同也;暨识而心察之,又同也,乃荐之。”张伯淳颇具名望,一方面是由自身学行所致,一方面也因他和宋宗室赵孟頫是中表。

  这一年,张伯淳授杭州路儒学教授,除浙东道按察司知事,却因性格耿直与上官不合而离职。至元二十八年 (1291)又擢拔为福建廉访司知事。俞德邻送行,写诗相赠,有“生平耻不为伊傅,夜半何须问鬼神”之句,见其抱负。这“伊傅”是指伊尹、傅说,两人都是殷商时期的贤臣。果然,才一年多,朝中便有荐者向元世祖忽必烈进言:“张伯淳之才,非地方官能尽之。”世祖当即遣使召问。

  至元二十九年(1292)的秋天,张伯淳从福建出发前往北京。那一年,他五十岁。大约在冬季,张伯淳在北京面圣。这一次见面的情形以《乐郊私语》叙述最详。作者姚桐寿是从张伯淳的玄孙张晦那里听来的:元世祖召张伯淳入便殿,问为政急务。时方隆冬,世祖特地把所坐的貂褥撤了给张伯淳坐,又让左右重新拿一条普通的褥子给自己坐。张伯淳非常感动,因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上数十条,皆当时切要”。这数十条的内容,涉及冗官、风宪等方面,皆经世济民之事。世祖大为赏识,就要重用。但就在此时,张伯淳却坚决辞谢。

作者: 武桢
上一篇:明代水利家潘季驯
下一篇:唐兰的启蒙老师范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