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历史上曾驻锡平湖的名僧
历史上曾驻锡平湖的名僧
发表时间:2020-06-06 15:27:56     阅读次数:331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在美丽的东湖景区,矗立着一座莲花造型的建筑,它便是为纪念近代文化名人、爱国高僧李叔同(弘一法师)所建的纪念馆。其实,自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浙江佛教在东晋以后就一直非常发达,有“东南佛国”之称,高僧大德荟萃,名寺大刹林立,影响广泛深远。弘一法师最早出家之地位于杭州的虎跑寺。平湖尽管建县甚晚(明宣德五年,即公元1430年),但早在唐代,平湖就有古寺存在。据明徐阶(1503-1583年,松江人,官至内阁大学士)所撰《迁建福源普慧禅寺记》:“今平湖县二十三都,其地在唐长庆间,有佛寺三,中为福源,右大乘,左善庆,三寺比肩并峙,而福源最大,其遗址尚在,至今犹号福源塘。宋之季也,遭兵燹废。”文中所提“二十三都”现属新埭镇。而位于当湖镇的德藏寺,旧志一直认为创建最早,其实晚于福源寺,始建于唐会昌二年(842年),后唐清泰(934-936年)中期重建,称宝兴寺,前建双塔,至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始改称德藏寺。此外,历史上较有名的古寺还有万寿寺,在广陈镇,又称西寺,原称保国胜利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普照寺,也在广陈镇,又称东寺,原为僧伽院,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西林寺,在西门外,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建。福臻寺位于当湖镇北,绍兴六年(1136年)建。报本塔院在当湖沙盆圩(又称小瀛洲),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建。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平湖境内大小寺庵近百处,可见佛教的兴盛。而佛寺的兴盛,往往与驻锡(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故称僧人住止为驻锡)于此的高僧有关。本文就历史上曾驻锡平湖的几位名僧及在平湖的活动作一简要介绍。

  
  释清珙:僧中之仙

  释清珙(1272-1352),字石屋,常熟(今属江苏)人。俗姓温。

  清珙少时投海盐兴教崇福寺惟永禅师出家,20岁落发,23岁受具足戒。初礼高峰原妙禅师,参究“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话头,久无所契。后改投建阳西峰及庵禅师座下。及庵禅师乃原妙禅师之高足。经过及庵禅师的6年垂训,清珙一日睹风亭而大悟。及庵禅师后移住湖州道场寺,清珙亦随而前往,并深得及庵禅师的器重。从此以后,清珙禅师道名远播,经常出入于吴越之间,激扬禅风。后偶游霞雾山,因喜其山势峻秀,遂卓庵而居,名曰“天湖”。清珙禅师本想隐居天湖,终其一生。

  元皇庆元年(1312年),始建于唐的福源禅寺重建,并从华亭乡移至当湖。延祐五年(1318年),延请平山处林禅师为首任住持。平山禅师,仁和(今杭州)人,也为及庵禅师的弟子,为清珙禅师的同门,曾在湖州道场寺管理藏经阁。后平山禅师移住杭州净慈寺(南宋禅宗五山之一),福源寺便缺少住持。于是平山禅师想到了同门清珙,前往天湖,恳请清珙出山,清珙却坚卧不起。平山禅师责备他说:“夫沙门者,当以弘法为重任,闲居独善,何足言哉!”清珙一听,遂幡然前往福源,盛开炉鞴,锻炼学人,一时龙象来归,云涌涛奔,或恐落后。清珙在福源寺住持了7年,纲宗大振。不久以老归隐,复归天湖。元顺宗至正年间,朝廷闻清珙之道名,特赐金襴袈裟,众人皆以为荣,而清珙禅师却淡然处之。至正十二年(1352年),清珙示寂。其生前语录及山居诗,由门人至柔编为二卷行世,名曰《石屋清珙禅师语录》,后被收录《嘉兴藏》中。清珙禅师一生中只在福源禅寺任过住持,其余时间大都隐居于天湖,故福源以清珙而驰名,而清珙也以福源而得名,因此不少记载中称“福源清珙”。

  清珙有个弟子叫普愚太古,是高丽人。元至正七年(1347年)七月初,普愚太古禅师离开住了一年多的大都燕京(今北京)大观寺,一路跋涉到达了湖州霞雾山,拜访清珙。普愚求法15天后于八月初一离开,带走了“蒙授正印,传衣法信”的袈裟禅杖,揭开了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的新一页。普愚归国后,受到高丽王的器重,尊为国师。他常常在高丽王面前说起清珙大师的德行,高丽王十分仰慕。清珙圆寂之后,高丽王上表朝廷,诏谥清珙为“佛慈慧照禅师”,并移文江浙,净慈寺平山禅师前往天湖,取清珙大师的一半舍利,送往高丽,在高丽建塔供奉。此事在释元旭所撰传中有较详细的记述。元旭为四明延寿禅寺僧人,曾在福源禅寺与清珙见过一面,因受清珙弟子至柔之托,为撰清珙传。此外,受平山禅师印可的慧勤禅师也是高丽人,后来归国后同样被封为国师。

  清珙禅师为一代高僧,在中国禅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日本学者称其为“僧中之仙”,其师及庵禅师称他“乃法海中透网金鳞也”。他的禅学思想博大精深,体系宏富,主要包括:心如境如的真如思想;佛心即凡心、退隐与清闲生道的隐逸思想;言语道断、知见无明的反智思想;为法忘躯、为众竭力的弘法利生思想等。灵隐禅寺住持来复禅师在为《石屋语录》所撰序中称:“福源住山石屋珙公,早得及庵之传,居山三十余载,入定观心……故其语言不事造作,实自胸襟,浑然流出者也。读其山居诸偈,绰有寒山子(寒山为文殊化身)之遗风,以及上堂示众之语……当有足警发于人,岂学语者可以意识而模仿之哉!”

  禅坐之余,清珙禅师经常吟诗自娱,在《石屋语录》中收有《山居诗》。其自序云:“余山林多暇,瞌睡之余,偶成偈语,纸墨少便,不复记录。云衲禅人请书之,盖欲知我山中趣向耳。于是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掩而归之,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究其意,则有激焉。”清珙十分谦虚,称学诗者“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但他的诗大多充满了烟霞之气,空灵而朴实,脍炙人口。其山居诗又可分为生活诗、劝世诗、言理诗和景物诗。现录《山居诗》一首,以飨读者——

  茅屋青山绿水边,往来年久自相便。

  数株红白桃李树,一片青黄菜麦田。

  竹榻夜移听雨坐,纸窗晴收看云眠。

  人生无出清闲好,得到清闲岂偶然。

  诗人于青山绿水边的茅屋里,移榻听雨,收窗看云,闲适之趣味盎然。
  
作者: 嘉兴故事
上一篇:画家鲍先生
下一篇:五桂立芳名--记宋代崇德莫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