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魏塘记忆(下)
魏塘记忆(下)
发表时间:2020-06-08 17:41:55     阅读次数:2688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四、那片市声        

  从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地方形成城镇,若要长盛不衰,必须依赖商业。无商不成市,无市不聚人,多少城市因为种种内外原因,市声日渐萧条,终至石沉于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或成为传说。以此观之,魏塘的骨子里正是溢满了“商气”,使她拥有了能不断自我生长、更新的活力和血液。

魏塘古镇遗存的石牌坊

  魏塘在北宋初期形成,最直接的动因是大姓魏、武居此而聚商成市。可以想象,当历史走到公元1000年左右的时候,原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宁静谧的这片土地,像一个久被忽略的人,骤然变得兴奋、热闹起来。每天都涌来四面八方的人,他们彼此交谈、交易,这些人中有的匆匆而过,有的却停留下来,融入当地居民中,熔铸出既新又混杂的语言。于是,客栈、钱庄、米市、票号、杂货等各类店铺纷纷出现。

  元末明初,魏塘迎来了她历史上第一个商业“黄金时代”。其时,魏塘不少农户采用黄道婆技术,“治木棉先碾核,以车纺之”,但因“贫民无本,不能成布”,故“日卖纱数两以给食”。这种小本经营逐渐扩大,蔓延到全镇,于是在魏塘东西市梢形成了纱庄纱市,其影响不断波及开去,吸引安徽等地的商人纷纷到魏塘经营,“人烟浩瀚,舟楫争流”,最终成就一个大市场,成为土纱集散地。可以想象,在水网密布的魏塘,船橹往来,客商来去,市声连绵,是何等的一番气象,以致明万历《嘉善县志》中载有“卖不完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谣。这一辉煌的土纱集散地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叶,才逐渐被西方涌入的洋纱取代。

  这种渗透到骨子里的商业气息一直如丝如缕绵绵不断,特别是到了上世纪末,更是结合新的发展意识,呈现蓬勃之状。现在,她发达的公路网络,尤其是高速公路比河道延伸得更为遥远,随着二十层左右的电信大楼、世博大酒店的出现,它的高度也在不断增加,它的眼界因此更为宽阔了,也更加雄心勃勃了,这得益于她在固有的商业传统和漫长的等待中获取了机敏的意识,一旦拥有这种意识,它就顺利地搭上了开放发展的快车,用时髦的话说叫做“抢抓机遇”。1985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魏塘被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城镇,成为全县通向上海的第一个特殊的窗口。因时而动,长驱千里,历史常常是这样书写的。在这样的机遇里,亭桥路这条手机街最先“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信息前沿,嘉善商城等商业市场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完美地诠释了魏塘的商业传统。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有机会和别人谈起城市“人气”这个话题。在交谈中,对魏塘有所知的人,无不对魏塘虽为小镇,人气却奇旺感到惊奇。到了晚上,尤其是周末,思贤广场和四周沿街人满为患,行车速度不如步行。谈公路则是另一番景象,一家家饭店门口排满了外地号码的车子,其中尤以上海居多,车主大多是驱车百里,以郊游的心态,到魏塘来享受一餐、放松一晚的。这大概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
  
作者: 苏枫 黄才祥
上一篇:人文和谐的西塘(上)
下一篇:低吟浅唱渔里谣——余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