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米花”与歇夏习俗
“米花”与歇夏习俗
发表时间:2020-06-08 15:45:50     阅读次数:132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南北方美食数不胜数。央视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这两季的片子,挑逗着每一个观看者的味蕾。中餐的菜肴名称别具特色,各地小吃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人以美好的回味。不知看了《舌尖上的中国》这两季,你有没有想去旅行,想去品尝全国美食的愿望。

  现在,有个流行语叫做“吃货”,就是形容爱吃的人。“吃货”群体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相当的大,毕竟“民以食为天”。群众对美食的喜爱都是发自内心的,同时,对中华传统美食的热爱,也算是发自内心的。

  看着电视片中色香味俱全的各式美食,不由得让我想起小时候,物质匮乏的年代中对食物的向往。小时候家中做的比较多的小吃大概是松糕、团子、粽子一类,但是偶尔在农闲时节,奶奶会给我们小孩做油墩、落汤粑粑、馄饨之类。这些食物现在也能在市面上买到,但是有一样小吃,现在市面上是买不到了,那就是“米花”。小时候,也没有特别诱人的小吃,但是刚出油锅的米花,又香又脆,到现在还能回忆起那香醇的味。在嘉兴北片的塘汇、栖真一带,一些年纪大的人都会做米花。但是做米花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一般人家不会随意做。其实,做米花的风俗源自于这些地方有过“歇夏”的风俗。这种歇夏风俗活动,也一般在新婚的娘家和婆家之间进行。按旧时农村规矩,农历的六月开始过歇夏,有歌谣这样唱道:“知了叫,老蝉啼,媳妇归,女儿居。” 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夏天,娘家要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过夏天。旧时,新媳妇承担的农家活较重,特别是双抢农活很累。所以炎炎夏日,女方父母出于疼爱自己的女儿,怕女儿吃不消,故将女儿接回来歇夏。后来这一做法长时期相传,形成接新婚女儿回娘家歇夏的习俗。 

  歇夏风俗一般先由新婚夫妻带上婆家做的米糕回娘家,拜望爷娘,女婿当天吃好晚饭回家,女儿就在娘家居住几天后,再由娘家做了米花,汆了油墩,把女儿送回婆家,这些送去的米花、油墩就送给女婿家的相邻。女儿在娘家居住的这段日子里,娘家就张罗着做米花,汆油墩。记忆中我最小的姑妈出嫁后回来歇夏时,爷爷奶奶也邀请邻里乡亲一起帮忙做米花。做米花的工序还是很复杂的,前一天先要将糯米浸透,然后碾成米粉,将米粉中掺入一些面粉,加水揉均匀,放在蒸架上旺火煮透。接下来的活那就是力气活加技术活,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壮汉子承担。将滚烫的米面混合物用力揉,旁边还要放一盆凉水,双手不时地在冷水里浸一下,不然双手在滚烫的米团上揉搓那是吃不消的。然后拧下一大块搓成一个圆团子后,再用擀面杖将这一团粉用力地向四周围推开,推开至一张八仙桌的大小,这时粉皮也变得较轻薄了。最后将这一大张擀好的粉皮,来回对折成一长条,拿起菜刀切成一块块方形。这切成的一块块方形,就是做米花的最初雏形。帮忙的邻里乡亲拿起这一张方形粉皮对角折起,然后在对折部分的中间用剪刀剪上三刀,接下来将剪成的条形相互黏搭上,这时,做好的米花样子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心灵手巧的还能做成蝴蝶等形状。所以米花的名称应该是从外形上得到的启发。

  刚做好的软软糯糯的米花,晾在芦苇帘上,晒上几天,等晒得又干又硬后,就要下油锅了。记得爷爷那天一早到马厍街上,买了一大壶菜油,回来坐在灶口烧火,奶奶将一大壶油全部倒进平时我们烧饭的大锅子里,然后等到油沸腾,将一只只干米花轻轻放进油锅,刚才又小又硬的米花一下油锅瞬间涨大,撑满了一口大锅。于是爷爷在下灶烧火,奶奶在上灶炸米花,两人配合默契,大约一个上午能将全部的米花炸好,足足装了好几箩头。奶奶把外形较好看的米花摆放在四个箩头中,这些明天将要送到姑父家去做客人。剩下的一些分给帮忙的邻里乡亲吃,我捡了其中一块,一口咬下,又香又脆,满口留香,比起现在超市里的薯片更好吃,更让人吃得放心。这一只只外形漂亮的米花中,不仅包含着父母对女儿的关爱,还包含着邻里乡亲的守望相助。

  家乡的传统婚嫁习俗是非常讲究的,婚姻礼仪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内容繁杂但丰富多彩,总之能反映出家乡民风的质朴纯厚。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过去的一些婚嫁习俗必然随之淡化,取而代之的也必将是一些与人们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新的婚嫁民风民俗。

作者: 陆慧芬
上一篇:端午长命缕
下一篇:三湾品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