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平湖“小热昏”
平湖“小热昏”
发表时间:2020-06-08 15:47:13     阅读次数:389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热昏”是吴方言中的一个普通词,意思是一个人因发高烧昏了头而胡言乱语。

        “小热昏”则是用方言演唱的一种街头说唱艺术,始于清末明初,上世纪20年代传入平湖。据传,最早的文明戏中有一个丑角叫徐卓呆,苏州人,中年后自命为“热昏”。后来。杭州卖梨膏糖的街头艺人杜宝林取艺名为“小热昏”。之后,这种“假语村言”、“满嘴荒唐话”的街头说唱艺术就被取名为“小热昏”了。

        “小热昏”的演唱内容大多取材于社会新闻,反映劳苦大众的悲欢离合,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社会当局的阴暗面,所以深受大众喜爱。它的演唱形式不受时空局限,演唱者身背药箱,站在一只长凳上,手拿一面小锣边敲边唱,演出结束后卖梨膏糖。

上世纪70年代陆保振夫妇在街头边唱“小热昏”边售梨膏糖

        上个世纪20年代,江苏昆山人陆金生携家传秘方“延龄斋”百草梨膏糖,摇一只船,现做现卖到平湖,在东城河滩入居。后传承儿子陆保振。30年代陆保振又师承上海“小热昏”一代宗师陈长生(艺名小得利)之子陈国安(艺名来得利)。陆保振(艺名来得红)唱演俱佳,辗转于江、浙、沪以“小热昏”的形式说唱卖糖。1941年与上海“小热昏”店家刘春山同台说唱卖糖,1950年与苏州市滑稽剧团团长方笑笑合作以“小热昏”的形式说唱卖糖,名声大振。

        解放后,“小热昏”民间艺人接受政府管理,参加曲协活动,创作了大量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边宣传、边卖唱,受到了普遍的赞赏。1961年,上海大世界邀请陆保振在上海大世界内演出“小热昏”专场,凭着他那九腔十八调及滑稽夸张的表演,当然还有价廉物美的陆氏祖传“延龄斋”百草梨膏糖,连演3个月,场场爆满,深受上海观众及“小热昏”同仁的欢迎和好评。

        陆氏“延龄斋”百草梨膏糖具有止咳化痰、平气平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小孩百日咳与驱各种蛔虫、钩虫、姜片虫等药物功能。“小热昏”艺术与卖梨膏糖有不解之缘,唱“小热昏”目的是为了推销自制的梨膏糖,所以艺人是卖唱卖糖双重个体户。艺人肩扛一条木板凳,身背一只带架的装满梨膏糖的木箱子,在空地上拉开场子后,手拿一面只有三寸直径的小锣或一副三跳,站在凳子上“当、当”节奏感极强地敲起来,这叫“点篷”,是招引观众的一种开场艺术。“锣鼓响、脚底痒”,技艺高超的“小热昏”艺人,使出绝招使观众非站住脚看下去不可,把场子稳住后正式开始表演,说的内容五花八门、海阔天空,唱的形式南腔北调、滑稽逗乐。有时事形势、民间传说、各地方言、地方小曲等,演出曲目大多是即兴创作的,也有“打城隍”、“八哥告状”、“水果笑话”、“小菜场打仗”、“八年血债”等,最后的压轴戏是以唱新闻、说故事的形式,讥讽时弊陋习,抨击贪官污吏,表现新风新俗等等。最后,艺人跳下凳子,打开箱子,拿出梨膏糖向观众售卖,愿买则买,不买也可。这样转一圈后,继续演唱。

        1969年,陆保振从县曲艺团下放到胜利乡农村,1973年调回,被安排在平湖铸钢厂工作。退休后,凭着自己对本行的爱好,重操旧业一时,以卖糖为主。他曾收过三位徒弟,但均荒于艺事。“小热昏”这一独特的说唱艺术已显颓势。
作者: 张玉观
上一篇:民间奇葩钹子书
下一篇:瓶山夜话--蚕乡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