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嘉禾故事 >> 民间习俗--闲话端午
民间习俗--闲话端午
发表时间:2020-06-08 15:47:19     阅读次数:410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几大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因受小人诬陷排挤,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当秦灭楚后,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抱石投汨罗江自沉而死。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日,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赛龙舟寓意人们以舟楫竞渡去救屈原,而粽子相传是民众投给屈原的祭品。起初人们把饭团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后来担心饭团被鱼虾吃掉,所以就用箬叶或苇叶包裹起来再投入江中,由此便有了粽子。

  在我国许多地方,端午节都有吃粽子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嘉兴、桐乡一带,人们吃粽子并不固定在端午节,粽子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日常食品。且粽子的品种繁多,一些专业化生产、包装精美的粽子成为了人们馈赠亲友的时尚礼品,也成江南水乡独特的饮食文化。

  我的故乡在安徽淮河北岸的乡村,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至今还保留着插艾辟邪祛病的民间习俗。那里曾流传着一首民谣: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端午不插艾,死后变白菜。由此可见,端午节插艾辟邪祛病和清明节插柳祭奠先人同样重要。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屋檐下,一大清早就插满了艾,门楣窗户上也挂一些,农妇的发际也会簪一束青青的艾梢,浓浓的艾香弥漫整个乡村。

  艾又有野艾与家艾之分。野艾生长在田野里的荆棘丛中,叶细茎瘦,植株矮小。勤快一些的村民为了省去端午节寻艾之劳,便挖回野艾的根,埋植在房前屋后,平日除草施粪,像种植庄稼一样侍弄,这样种植起来的称之为家艾。家艾植株粗壮,有时可长到一人多高。

  我家的房前屋后就生长着父亲植下的家艾,每年端午节插艾之际,父亲插好自家的艾,还会分赠一些给乡邻,剩下的艾,父亲则找来绳子捆好,挂在墙角里晾干。父亲说之所以不放在太阳下暴晒是为了保持艾的药性。那时还没有蚊香,每当夏夜蚊虫袭扰,父亲便会在屋内点燃艾杆驱蚊,效果居然和今天的蚊香一样好。即使到了冬天,干艾仍然药香袭人,村中若有谁家的孕妇生孩子,孩子出生满百日时,母婴洗百草汤药浴,艾便是一味主要的药材。

  关于端午节插艾辟邪祛病的习俗,古代典籍早有记载。艾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制成艾绒,可供炙病用。或浸制成药酒,饮之可祛病健身。炎夏暑热濡湿,毒虫瘴疬易生,人们易于感染疫疾,艾能驱毒气正是建立在其具有一定医疗价值的基础上。

  如果说端午节插艾辟邪祛病具有真实的药用意义,那么我的故乡还有系端午索的习俗,则纯粹属于一种精神寄托了。

  早在端午节之前,大人们已在集市上买回了五彩丝线,等到五月初五这一天,把五彩丝线合股成绳,系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端午索俗称耍线,寓意孩子们在自己玩耍时也可以镇邪消灾。穷人家的孩子耍线上没有饰品。家境好一些的,会在耍线上缀两个用桃核雕刻的篮状小饰物,俗称桃篮。有钱人家的孩子则会缀饰铜铃或银器。耍线一般选择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大雨时由父母剪断,丢在自家的阴沟内让雨水冲走,传说耍线会变成龙飞上天,带走人间的所有灾病。

  穷人最怕生病,所以谁家的孩子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脖子上的耍线就不会剪下来,一直要系上个三年五载。我小时候,邻家一玩伴脖子上就有这样一根粗粗的耍线,因年久日长,脏兮兮的,我们戏称狗绳子。他患有羊癫疯病,医学上称癫痫,经常犯病,发病时口吐泡沫,翻白眼,尿失禁。虽然他大我两岁,但玩恼了打架我是不怕他的,我只需瞅准了他脖子上的狗绳子,用力揪住不放,他就会乖乖地俯首称臣。从小到大,他可没少吃过这狗绳子的亏。在我的记忆里,他脖子上的耍线一直要系到读初中才剪下来……

  如今,端午节又成为了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古老的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光彩。像吃粽子、插艾、系端午索等习俗,在民间传承了上千年,至今仍在我的故乡盛行不衰,这不仅反映了人们辟邪消灾、祈求安宁的美好愿望,也寄予了浓浓的人间真情。

作者: 徐飞
上一篇:老行当--乡下裁缝
下一篇:江湖味道--吃“卯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