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素质教育 >> 超常教育 > 中学超常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下)
中学超常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下)
发表时间:2020-03-17 15:39:00     阅读次数:565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① 超常儿童实验班(少年班)

  关于中小学超常实验班,1984年研究者协助天津市教育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小学超常儿童实验班。次年与北京八中合作建立了一个中学超常少年实验班,目的是为了探讨适合于中小学超常儿童集体教育的形式。目前全国已有70余所中小学建立了超常儿童实验班,或称理科实验班。在这些实验班中,小学和中学直接衔接8-9年一贯制的是少数,多数是中小学分开实验。学制和学生入学年龄也有不同。办学形式多样化并各有所长。

  ② 超常学校

  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特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长,开办各种不同教学要求的特色实验班,进一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校中校"。从1985年创办数学特色班开始,到1994年已陆续创办了华罗庚学校、外语学校、计算机学校、足球学校、铜管乐学校、发明学校等六个"校中校"。通过办特色学校特色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实验班采取A、B班淘汰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班级,对不能适应的学生,回到普通班继续学习,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和发展。

  (2)暂时性超常班或单科超常班

  对于智力超常的学生,有些课程如体育、音乐、社会、劳技等也可以和其他同龄学生一起学习,而有些课程则可以根据他们特殊需要,组成暂时性超常班进行学习。对于那些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超常的学生,如英语能力超常或美术能力超常等,可以在学习相关的课程时,将他们集中在一起,组成单科超常班。教师也可以为他们定期组织一些专门性的提高活动,训练他们创造思维,促进他们个人特长的发展。这种教育方式是为了满足具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和少年在智能发展上的特殊需要,在他们不脱离正常班级学习的同时,采用集体短期培训,或者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来深化他们感兴趣的、有潜力进一步加以学习的学科。

  (3)课外-校外的充实教育活动

  超常儿童有许多类型,学校和社会有关方面为不同类型的超常儿童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充实活动。

  在文艺、体育方面:近十余年来业余班校不仅数量大增,种类也有扩展,如除书画琴棋外还有儿童京剧学校及武术班(校)等。

  在科技活动方面:除天文、气象、无线电、航模制作、采集标本等之外,近十几年来不断扩大,增加不少以现代科技为标志和新世纪需要的活动项目,以及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明创造活动。活动形式除兴趣小组外,近年来发展了不少学科业余班校,利用周末开展活动,及各种夏(冬)令营利用寒暑假开展活动。为满足各类超常儿童课外拓宽,加深和提高其才智,提供了广阔的机会。

  一般说来,如果学校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个别教育比较适合超常学生个体的发展。超常儿童的发展状态比常态儿童更具离散性,个别教育能够使超常儿童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得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帮助。但在实践中,个别教育由于观察对象分散在各个年级的"战线"长、步点多,领导与教师精力分散,学生进度参差不一,统筹难度大,教育效果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相关,很难开展系统的超常教育实验。

  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办群体超常教育,由于办学条件、师资较好,科研水平较高,超常儿童互动性较好,也有其优势。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大面积的集中招生,在时间、手段及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给鉴别和选拔带来很多困难,把一些常态学生选入超常班;把许多优秀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客观上产生了新的分化,使一部分超常学生受到了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两种模式各有其优劣,未来的中学超常教育愈来愈向灵活的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发展。

  第三节 问题与思考

  一、学制规划与课程设置

  学制规划问题是超常学校集体教育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我们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超常教育中,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精、尖人才的苗子,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国际尖端人才的接班人,而教学内容则是以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为蓝本的,在某些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扩展。在超常教育中,对于超常学生的培养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应使超常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掌握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技能,以显示其超常的优势;另一种思路则认为:不应过分限制学习的时间,而应在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深度上做文章,使超常生在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地优于一般学生。

  在课程设置上,多采用主辅课程双轨制,主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体育、政治等课程,辅修课程是对主修课程的进一步提高或补充,它包括思维训练课、创造发明课,现代少年课、艺术课、综合活动课等。

  二、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问题

  超常教育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使更多的超常学生尽快成材,而不至于被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所淹没。但在这种集体教育的框架下,又要特别强调个别化指导的作用,这是因为,超常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别更大,他们在思维类型、学科爱好等方面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个别化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超常学生一般都有过自学的经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自己突出的学习方面的优势和较强的个性特点,他们往往希望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学点知识,而不愿意受统一教学计划的束缚。在超常教育中,集中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了多层次教育体系,首先是对超常儿童进行集中教育,这是我们教育体系的基础;其次,根据超常学生的学科兴趣,将学生分别编入数学、外语、计算机和体育等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再次,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逐一研究,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正是这样的三个层次,保证了学校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协调的问题

  学校教育要取得成功,有赖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大力配合。一般地说,超常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并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且这些学生的家长也非常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这为学校争取家庭教育的积极支持和融洽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也应看到,这些家长也可能会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也可能会重智育而轻德育和体育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到超常教育的效果。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后援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家长宣传全面发展的超常教育思想,正确对待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以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良好效果。   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环境中许多不利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使学生在其迅速发展的中学时期能顺利而健康的发展。在超常教育中,注意把社会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力求加入这方面的内容。

  四、教师配置的问题

  超常教育实验的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素质的高低。如果说教材与教学内容是培养超常儿童的基础,那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则是培养超常学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对超常学生进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得更为重要,对教师水平的要求更高,比如在华罗庚学校中,教师的来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教师来自人大附中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中选拔出来的热心于超常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另一部分则由华校的协作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和华罗庚实验室及其他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委派高水平的教授、专家进行讲座,为了保证任课教师的水平,由中科大和华罗庚实验室负责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养。
  五、改革与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与手段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同时评价的方法体系所选择的标准又是对某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肯定,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强的诱导和强化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的知识,而忽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侧重于对学生智育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德育和体育的评价,强调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心理能力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评价。把这些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加以补救。

  六、学校超常教育发展趋势

  超常儿童教育曾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社会与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策略,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极易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及争议的热点教育问题。

  当前国际上掀起的新一轮超常儿童教育运动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超常儿童教育观念和政策已经向稳定性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往的超常教育观念和发展政策经常或冷或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策和环境氛围的影响,难以得到社会各界理性的、稳定的支持。最近几年,西方国家纷纷颁布了新的超常儿童教育法案,增加了专项经费,建立起了权威性的专门管理机构和超常青少年提高中心学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引导超常儿童的教育工作。

  2. 超常儿童的界定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当前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传统的英才概念过于狭窄,过分偏重了对自然科学学术英才的界定。实际上,超常或英才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众多的超常青少年不仅表现出不同的才能,同时也反映为不同的类型和范围;不但表现在认知、艺术、体育等表演领域,而且还表现在政治、商务、管理和推销等方面;有可能表现在学术成就上,也可能体现在其他领域的创造性精神状态中……

  3. 对超常儿童的评价和定位标准出现了新的认识尺度。超常人才并没有多少神秘之处,他们除了有出众的智慧,还需要有5万至7万多条专业信息知识组块的持续积累,需要经过十四五年的不懈创造劳动,才能对社会真正有所贡献。因而,对超常儿童的认识和评价标准应该定位于对他们的素质培养和创造精神的长期训练上。

  4、超常儿童的培养模式已经由集中的特殊教育机构培养向弹性教育方向发展。

作者: 
上一篇:中国超常儿童的鉴测(上)
下一篇:对我国超常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