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素质教育 >> 挫折教育 > 如何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二)
如何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二)
发表时间:2020-03-17 13:04:43     阅读次数:1028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譬如照相,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拍摄,就会得到不同的形象。对待挫折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到,挫折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它仅仅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欢乐和幸福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注意它们,而要对自己的一些创痛念念不忘呢?有的人在挫折袭来时,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你在某件事上是倒霉的,但你在其他方面可能依然很幸运。和那些更不幸者相比,你或许还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名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确,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而我们如果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生活,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就会变得灰暗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认识顺境和逆境;人们固然乐于接受顺境,不欢迎逆境,但是,逆境也可以砥砺人生,增长人的才干,使人通过破除障碍和不良情绪而得到新的突破与发展,心理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而顺境,则也可能使人怀安丧志,一事无成。中国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公元前657年,晋国君主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逼公子重耳出逃在外。重耳立志加国继位,振兴家园。后来,他在齐国娶了妻子,又接受了齐恒公馈赠的20辆马车,很感满足。其妻见状,痛心疾首,劝勉他:行也!怀与安,实败名!意思是:您且行动吧,满足现状是会毁掉一个人的前途的!重耳从此振作起来,几年后夺回了王位。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引申出怀安丧志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迷恋、苟安于享受,就会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面临挫折时我们如果能够适当的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从其他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所遭遇的挫折,也会有助于摆脱挫折的困境。

  4.要有正确的挫折观,还在于遭受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

  挫折对人的刺激往往比较强烈,并伴随着心理、生理活动不同程度的卷入,因而会给人以深刻和印象,尤其使人产生了强烈情绪反应的挫折,更会使人感到时时被它所纠缠。然而,挫折如果已经发生,那就应当面对它,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已经过去,那就应当丢开它,不要老是把它保留在记忆里,更不要时时盯住它不放。痛苦的感受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从中脱身,它就越可能把你陷住,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李煜被俘后赋词曰: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像这样留恋逝去的荣华,死盯住自己的遭遇不放,哪能不被沉重的痛苦情绪所压倒呢?

  鲁迅笑下的祥林嫂,心爱的儿子被狼叼走后,痛苦得心如刀剜,她逢人就诉说自己儿子的不幸。起初,人们对她还寄予同情。但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讲,周围的人们就开始厌烦,她自己也更加痛苦,以致麻木了。老是向别人反复讲述自己的痛苦,就会使自己久久地不能忘记这些痛苦,更长久地受到痛苦的折磨。

  当然,不要盯住挫折不放,并不是主张有了挫折和坎坷,可以完全不去看它,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是说,一方面,情感不要长久地停留在痛苦的事情上,另一方面,我们的理智应当多在挫折和坎坷上寻找突破口,力争克服它,解决它。比如,高考失败了,终日以泪洗面,那当然不好。但是,如果若无其事,心安理得,一点压力也没有,这也不是好的态度。落榜的痛苦我们应当很快丢掉,但落榜这件事却不能忘掉。要通过这件事,看到自己学习还不是很扎实,要继续努力,争取明年再考。如果年龄大了,失去了再次高考的机会,那就更应该以此激励自己,以更顽强的精神走自学之路,奋力攀登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那种遭受挫折和失败后便放弃进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正确归因

  我们在认识和对待挫折时,还要学会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造成挫折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按照社会的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人对原因的归结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归因和内归因。倾向于外归因的人,惯常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会、命运、他人的权力、自然界的力量等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倾向于内归因的人,则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办量控制的,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

  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把成败结果一概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固然不能对行为作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面对挫折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但是,把成败结果统统归结于个人的努力不足,过多地责备自己,也是不现实的,同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起合理的责任,有效地改善挫折处境。

  对于惯常遭受挫折,不加分析,不问青红皂白,便按照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作片面归因的人,尤其应当注意要作符合实情的、准确的归因。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才能从本人的实际条件出发,用切实的行动去促使挫折情境的改变。

  (三)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人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高,则抱负水平高,规定的标准低,则抱负水平低。这个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个人对自己所达到的成就的一种愿望,与从事该活动后的实际成就不一定是符合的。

  如果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其行为的方向,那么,抱负水平则决定其行为达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标,不然个人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关键在于目标的水平高低和他所确立的标准是否合适。假如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很低,他固然容易达到目标,但是那种成就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满足,对于增强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自尊心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且他的身心潜能实际上处于被埋没的状态,没有机会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由于空虚、苦闷、不满足感所造成的挫折感;反之,如果抱负水平过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他虽然会全力以赴,但是仍然力不从心,达不到自己希望的目标,这就会使自己产生失败感,挫败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形成人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形成动机--目标方面,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的抱负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会使人产生一种有所成就的感觉,即成功感、成就感,而使人受到鼓舞,使人提高信心,去达到新的目标;反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则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失败感,从而引起焦虑和沮丧的情绪,降低抱负水平,丧失信心,甚至放弃作进一步努力的尝试。

  所以,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是避免挫折和失败,获得成功与自信,使自己得以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人抱负水平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成就动机的强度

  成就动机强的人,抱负水平就高些,缺乏成就动机的人,抱负水平就很低。成就动机强的人,在工作上,求成功的心理超过怕失败的心理,成就动机低的人,怕失败的心理超过求成功的心理。

  2.过去的成败经验

  抱负水平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预测,而且取决于对过去的成功或者失败的估计和评价。这主要表现在:

  (1)成功的经验能导致抱负水平的提高,成功的经验越强烈,以后的抱负水平就提得越高。

  (2)失败的经验能导致抱负水平的降低(或拒绝提高抱负水平)。失败越厉害,以后的抱负水平就降得越低。

  (3)成功和对进一步成功的预期,可以增加对工作的兴趣;失败和对失败的预期,可以减少对同类工作的兴趣。

  (4)个人的抱负水平不仅受个人的直接的成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要受团体的间接成败经验的影响。当一个人从事他过去从未做过的工作时,确定自己的抱负水平往往是根据以往他人或团体的成败经验作为参考的。例如,对于某种考试(研究生考试、留不考试等),自己没有参加过,缺乏直接经验,这时如果要定出自己的抱负水平(估计自己要获得的分数),则往往以过去本班或本系同学的成绩作参考。因此,随着团体或团体中某些有影响的人物在某项活动中成功或失败情况的变化,自己在该项活动中的抱负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作者: 
上一篇:如何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一)
下一篇:如何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