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素质教育 >> 素质教育理念  > 对中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
对中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
发表时间:2020-03-16 17:13:14     阅读次数: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对中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 摘 要: 中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力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因素。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很薄弱,尤其是农村学校,还处于启蒙时期。如何使这项工作蓬勃发展,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的态度。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必须端正思想态度,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份内的工作,同教育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目标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是人生征途中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身心如能全面、健康地发展,对于今后的成长与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人的健康做了这样的界定:“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创富学祖师希乐博士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我们每个人要达致美好的人生,就必须有健康的心理。而中学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生活紧张,中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增多、增大,以致产生各种心理的困惑与矛盾。少数学生甚至会形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障碍,这些情况严重地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又忽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更好地发挥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促进健全心理的培养。心理品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促进人的生理机能,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内化社会文化成果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美国斯坦福大学特尔门教授其助手曾在1921年选择智商较高的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学生1478名,对其中800名男生进行了5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成绩最大与最小两部分之间,明显的差异不在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在整体心理素质的优劣。其次,现代社会对人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心理局面。社会的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高科技的生产、快节奏的进程,都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现在一部分中学生遇到挫折之后,往往想不开,有些事对老师、家长很难启齿,于是便闷在心里,越想不开越容易走极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辽宁省辽源市第十四中一年级七班学生王瑶,性格内向,有较高的学习天分,成绩一向很好,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学生眼里的“好干部”,却由于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喝农药身亡,由此可见,这此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多么差,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据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对3000名中学生的调查,其中有生理问题的占1.3%,而有心理问题的则占30%,主要表现为厌学、逆反、激怒、社交恐慌、嫉妒、焦虑、抑郁、早恋等。这些都是由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而可称为心理性问题行为,这就需要通过心理诊断、咨询、辅导,采取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提高中学生的身心素质,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通过多种方式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一精神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超前性,为教育工作明确了方向。因而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人格水平。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从大量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很高。 2、逆反。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背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小松同学刚进入高中时是班上的第一名,第二次,第三次考到班上第七名,第十名,由于争胜心过强,而成绩与自己期望的又相差较远,出现了心理障碍,产生了逆反心理,上课时不愿听课,想破罐破摔,甚至提出要退学,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劝导置若罔闻。 3、激怒。这类学生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很容易波动,例如:生气、急躁、发怒等等。这类学生报复心强,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哭叫,常有干危险事或愚蠢事的冲动,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 4、社交恐慌。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强烈的恐惧,往往寻找借口回避,即便是与家人、老人、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自在。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入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应。 5、嫉妒。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小玲原来是班上的化学课代表,化学成绩非常突出。后来小红的化学成绩超过了她,于是,小玲产生了嫉妒心理,常找一些化学题目难为小红,当小红理解不透,答应考虑考虑再说时,她却说:“你就是再考虑一年,也做不出来。” 6、不良嗜好。一些学生有吸烟、喝洒、手淫等不良行为习惯,一些学生打游戏机上瘾、看录相上瘾,并由此产生不少问题行为,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7、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在中学生身上表现比较普遍,大多数较轻微,持续时间短,对此,老师、家长不易觉察。心理学研究表明,轻微、短暂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习潜力,但在少数学生身上焦虑时间持久。容易焦虑的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他们入睡难,易被惊醒,常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心烦。这不仅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若不及时疏导和诊治,容易演变成恐怖证,癔病等多种心理疾病。 8、抑郁。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们不影响课堂秩序,不妨碍教学各项活动,但随着其不良情绪的发展,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患,有的会做出自伤行为,甚至做出轻生行为。 9、早恋。中学生性意识迅速觉醒,情感日益深厚,而个别自控能力较差,出现早恋现象。 如此种种心理问题还有很多方面。中学生的这些心理困惑及障碍,也是目前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面。 三、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标准 我们了解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也就是中学生健康心理标准是什么呢?参考有关心理专家的意见,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学生到中学阶段,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又带有盲目性,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自尊伴随着自负,自卑又总是同固执、孤僻交织在一起。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能正确评价自己,不妄自尊大,自视清高,不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不放弃一切可以进取的机遇。 2、有乐观的心境,不懈地开拓进取精神。中学生有激怒、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特点,情绪不稳定,易消沉、暴躁、或洋洋得意、常外显为冲动性的过激行为。心理健康的人则一定是乐观主义者,能甩掉精神包袱,持续、稳定地保持愉快、满意和自信的心境,总是积极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3、有正确的人生追求目标。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具有思想的不稳定性,追求目标好高鹜远。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坚定地立足于现在,而且有对未来人生目标的追求,有远大的理想。这种追求是适度的,正确的,而不是虚幻的、错误的,他能使自己的需要、愿望、理想、目标都受高尚人格的制约。 4、能保持和谐的同学、师生等人际关系。有些中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产生逆反心理,对社会交往产生强烈的恐惧,还有出现嫉妒心理,早恋现象等。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和别人交往,能用尊敬、信任、友爱、宽容、谅解等积极与别人相处,能热爱关心集体,与异性同学保持正常的同学关系。 四、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中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我们应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呢?根据目前中学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应有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成立学校健康心理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可以聘请有关心理专家担任顾问,由专职或兼职教师组建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小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辅导。 要做好这项工作,仅仅停留在积极性是不够的,如果不懂得心理学,不掌握心理辅导咨询的技能技巧,不了解学生心理规律,不懂疏导的原理方法,不但搞不好心理教育,相反会产生误导,使学生心理问题雪上加霜,学校应选派青年骨干教师,政工教导进修教育理论,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心理咨询操作水平,组建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小组。积极探索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中学生心理课题研究,指导开展健康心理教育。要帮助学生矫治和预防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教会他们进行自我心理保健。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等方式克服不良心境。 2、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对班主任实施普及心理教育。 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辅导老师,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是细胞核,学生围着班主任转,班主任能根据需要调换角色,变为学生的朋友,采取恰当辅导手段,不仅能掌握学生心理脉搏,而且能解开学生心理上种种困惑,真正成为良师益友。 为了普及心理教育,提高心理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实效性,学校应利用班主任会议,不间断地对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举办心理辅导讲座,交流心理辅导经验,提高心理辅导水平。班主任一定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者的角色。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能够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集体氛围,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并对症下药,帮助和教育学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因此,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健全的人格。 3、通过活动,培养健康心理。 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加营养,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观赏体验大自然,文学艺术,社会中的美;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并满怀信心地去努力奋斗。另一方面,教师可遵循趣味性、可行性,发展性和序列性原则,采取制订计划、保证时间、人员和场地,积极宣传,及时指导和认真总结操作策略,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心理。 学校可以为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训练活动。开设讲座,主要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这样能对尚未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多数学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训练活动,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如设立“无零食周”,培养自控能力;建立“关怀小组”,培养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品质;开展“今天我当家”“今天我是班主任”活动,培养责任心、自立精神与自理能力。通过这些 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自我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帮助学生学会交流。 实践证明,群体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谐的关系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相反,彼此冷漠,互不来往,甚至仇视和猜忌的关系使人产生压抑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导致多种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尊重父母,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苦心;指导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道德品质和生活,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行和合理的指导,平等对待子女,尽量满足其正当要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热爱学生,对学生充希望和信心。这样,学生受到鼓舞,就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再次是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识人和择友,与同学团结友爱,彼此沟通思想,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最后是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与异性交往,破除对性的神秘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使男女生相互尊重,关心和爱护,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学习科学文化中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5、设立由专业和兼职人员组成的心理咨询室。 设立咨询室,本着平等性,保密性,情感性原则开展咨询工作。这主要是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障碍的学生。为保密,可设立“悄悄话”信箱;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可让其到有关专业部门诊治。通过咨询,沟通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的心灵,家长理解了孩子,孩子理解了家长,学生理解了老师,老师也理解了学生。这样使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家长、教师沟通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场所。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这项工作难度较大,但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就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就要认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测量、分析、归类、评价。只有建立心理档案,才能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供依据,从而给予必要的教育、帮助和指导,当然,有关心理测量,档案建立,必须在科学、保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经过重新,慎重地编制、加工,才能向有关教师提供材料。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资料:    《教育论坛》1999年第3期 《教育论坛》1999年第6期 《班主任》1999年第2期 《郑州教育科研》2000年第11期 《教育论坛》2001年第2期 《郑州教育科研》2001年第4期
作者: 
上一篇: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下一篇:参加素质教育提升汇演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