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素质教育 >> 心理教育 > 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意义
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03-17 13:22:52     阅读次数:513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意义 1、“高校挫折教育”的含义 “高校挫折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心理学、人生学为依托,以教育学为基础,结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机制,专门研究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基本动因,挫折反应、挫折防卫机制、挫折承受能力、挫折心理咨询,以及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它与相关学科关系如下: “高校挫折教育”是当前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以陶冶人生、激励人生、磨练人生、指导人生为目的,教育和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挫折意识,自觉挖掘自身潜力,改变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增强心理免疫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为主。挫折教育的对象是正常的大学生,尤其是成长中的广大大学生。 挫折教育,实际上是挫折心理调整教育和挫折防御教育。心理挫折从客观情境来看,是前进目标受阻;从主体体验上看,是由于需要的满足受到限制或者中断而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人们在社会中无论所处的环境如何完备、个人条件如何优越,都不能绝对免除遭受困难和挫折的可能性,尤其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一方面,大学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许多矛盾和冲突,如自理与自立、自信与自卑、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需要与满足、闭锁与开放、冲动与压抑等等,造成了他们的情绪跌宕起伏、动荡不定,也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平衡;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时时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如家庭中的过高期望,学习中的紧张焦虑,人际交往中的烦恼冲突,性的困惑与恋爱中的矛盾,以及在步入社会前职业选择的迷惘等等。这些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情境,常常会在大学生稚嫩的心理上引起不同程度的挫折感,使他们处于一定的紧张和焦虑之中。有的大学生为外界压力对自我的纠葛而苦恼得难以忍受,认为社会现实与自我期望值之间相差太大;也有的大学生感到自己的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因而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更有甚者,面对挫折而轻率的走上了自杀之路。凡此种种,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缺乏遭遇挫折乃至失败的心理准备,缺乏必要的生存训练和磨难教育,缺乏应有的挫折承受能力。 2、挫折教育必要性 心理素质的提高和耐挫能力的培养对21世纪的大学生尤为重要。因此,重视对大学生的挫折心理进行分析,探讨挫折教育的对策很有必要。 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增大。随着转型期的到来,生存竞争不断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精神需求不断提升,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工作转换日益频繁,以及超负荷的就业压力和终身学习的压力,从各个角度充斥着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导致他们心理方面的问题日渐增多,凡此种种都成为困扰大学生生活的主要问题。原因大都应归为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日趋增大,或者说大学生抵抗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日趋下降。第二,大学生所面对的冲击增多。当今社会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状态、生存理念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一系列的冲击,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也受到冲击,社会上出现了道德信仰丧失、价值坐标偏离、行为选择失调等不良现象,而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又未完全建立起来,于是形成了群体躁动的现象,一些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大学生产生心理失衡。第三,大学生所担负的任务加重。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他们必然要走向社会,适应时代潮流,面对人生的成与败,协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困惑。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挫折、敢于挑战一切困难的胆识和能力,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i] 素质教育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实行的是以培养少数人为目标的精英教育。采用应试培养的方式,因而升学率是人们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其教育特点: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视文化科学知识传授,抓过级率、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坚毅、刚强、果断等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重智育,而轻德育。学校品德教育形式化、模式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学校虽然反复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德育重视不够而且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忽视对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培养;重管理,轻疏导:认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人、规范人,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重在“导”,即辅导、指导、引导、疏导。这种教育方式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狭窄,知识更新能力差,心理素质水平低下,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一种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挫折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发展。2001年教育部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和较高的挫折承受力。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付挫折的差异性。挫折教育理应纳入素质教育计划。 大学生成长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在校大学生年龄一般集中在19、20—23、24岁之间,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既有青年的一般性,也有这个阶段的年龄特征所赋予的特殊性。这个阶段大学生所呈现的特点是:生理发育完全成熟,但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大学生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并不是同步的,在生理上,他们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带有许多少年痕迹,如幼稚、脆弱、依赖性强等等,加之,他们的社会阅历太浅,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幼稚脆弱的心理难以调适,挫折心理也会随之而来。思维活跃,但因意志薄弱而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以逻辑思维占优,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敏感性,接受能力强,追求个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喜标新立异,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但是他们过分凭借想象与间接思维,采用自由的方式来看世界,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不能辩证地看问题,偏激而且脱离实际,在失败与挫折面前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犯一些认知上的错误。 3、挫折教育的社会效益 当代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要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参与世界竞争的重任。然而,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他们的精神风貌与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又如何呢?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来看,我国青少年与美、日、英、德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日本青少年的俭朴和吃苦训练、美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以及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将要同世界各国的同龄人进行竞争,他们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肩负着民族的兴旺与发展的重任。针对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低、适应能力差等特点,开展挫折教育,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重说教,往往忽视了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出发来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导致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陈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高校挫折教育,是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而设计的教育,更贴近大学生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挫折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消极的挫折心理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掌握解决心理冲突和应对心理挫折的科学方法。高校开展挫折教育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学生的心理挫折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耐挫折心理,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不断增进身心健康。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做“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就会强化自身的力量,就能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力量。高校挫折教育能训练大学生,“使他们习惯于受到一定程度的痛苦而不畏缩,是一种使他们的精神变得坚强、并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奠定勇敢与果断的基础的方法” [ii]。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做事半途而废、缺乏忍耐力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缺乏挫折锻炼。这些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温室中,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都由父母或老师去解决,自己很少有机会去体验和经历“挫折”,自然也就难以具备克服困难和坚韧不拔的挫折承受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辅之以形式多样的挫折教育训练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为成才奠定基础 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不断适应社会要求和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这一调整过程非常需要“挫折”的积极参与。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社会化的内容和任务极为广泛,挫折教育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和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更好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挫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大学生适应挫折、抵抗挫折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较高的心理承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 
上一篇:5招教您从小培养孩子过硬的心理素质
下一篇:“挫折教育”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