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素质教育 >> 心理教育 > 学生心理问题高发 救“心”先医“家”
学生心理问题高发 救“心”先医“家”
发表时间:2020-03-17 13:23:03     阅读次数:543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来源:生活新报

  “焚书门”、“演讲门”、“脱衣门”……当压力无处安放时,便通过一道道“门”发泄出来。“不仅在考前,日常生活中,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化事件也越来越多,一些七八岁的孩子甚至都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是家庭教育。

  学生心理问题  呈现低龄化趋势

  “由学生心理问题所引发的极端化事件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日,在前往某中学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路上,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何小林提及当前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满脸愁容。

  何小林的担忧并非没道理。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所接待的人员中,青少年占了70%的比例。而一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小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总数的13%,初中生有心理问题的约占总数的15%,高中生的这一比例约为19%,大学生则更高,约25%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占据的比例很大,并且还呈现出了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据何小林介绍,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心理疾病的高发阶段是13岁到18岁,但目前这个年龄段有前移的迹象,一些七八岁的孩子甚至都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暴露低龄化趋势的还有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这个致力于“问题孩子”研究和教育工作的校长还记得,前几年他所接触的“问题孩子”基本都是初高中生,而近两年小学生所占的数量也开始多了起来。他告诉记者,“问题孩子”最初的症状都是表现在心理上,这些心理问题缺乏关注,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很有可能体现到行为上,最终演变为“问题孩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娟指出,当代青少年主要存在七大心理问题:忧郁、狭隘、嫉妒、恐怖、残暴、敏感、自卑。而抑郁、忧郁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抑郁严重的情况下,则直接导致自杀的发生,我国青少年自杀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数据统计,自杀是15-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人数的19%。

  考前才抓心理  被指临时抱佛脚

  “其实,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意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只不过目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仍是围绕着学习成绩展开,效果并不乐观。”昆明某培训机构的一位心理教师如是告诉记者。

  事实上,昆明大部分学校都设有心理辅导老师,也会组织心理辅导课,教学生如何放松、缓解压力。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心理辅导老师往往是有名无实,多数是兼职的,受过正规心理学专业教育的比例也不高。另外,每个学校配备的心理辅导老师名额也相当少,根本不能顾及到全部学生。

  “我平时除了上心理课以外,还要主管学校团委的工作,抓学生社团,忙得不行,除了上大课就只能抓个案,帮助个别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自己不来反映、班主任老师也不与我沟通,单靠个人力量,根本发现不了哪些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昆明某中学的一位心理辅导老师表示,目前昆明很多学校都有对应的心理辅导老师,也会分时段地给学生上心理课,但光靠上课就想解决所有学生的心理压力,成效堪忧。

  据该老师介绍,自己所在学校单是高三就有好几个班,共有学生几百名,而心理老师只有她一个,就算每周给每个班的学生上一节心理辅导课,平均到每个学生的时间也不到一分钟,解决不了因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少学校都会在大考来临前集中展开心理辅导课,这种考前抓心理辅导是一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考生心理压力已经形成,单靠几节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该老师说。

  解决学生“心病”  关键在于家庭教育

  “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培养能考试的人,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在何小林看来,心理健康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基础,心理辅导如果只是围绕着考试展开,未免显得急功近利,歪曲了心理辅导的真正目的。

  “单凭学校的心理辅导课解决不了全部问题,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家庭教育。”詹大年指出,任何一个人所产生的问题,只能有两方面原因造成,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教育养成的。而教育养成的问题,家庭教育占据着决定性影响。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采访中,昆明市教育发展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缺乏沟通是当前家庭关系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学生隐性的心理问题累计起来,体现在行为上,就容易被人认定是“问题孩子”,而有65%的“问题孩子”集中在单亲家庭,可以说,“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是问题家庭。

  “不可否认,父母离异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不是不能补救的。”何小林认为,心理学讲究“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单亲家庭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自己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把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90%以上离家出走的孩子,都是为了寻求一种保护,而这种保护是在家庭中没有获到的。”詹大年称,和谐的家庭关系需要家长与孩子彼此信任、接纳、关注和尊重。缺乏信任,交往便没有基础;而没有接纳,沟通就无从谈起;此外,尊重是家庭教育的起点,既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客观规律。菊花不会在春季开花,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护和等待,如此才能在一切凋零的秋天,迎来绽放的美丽。

  专家观点

  救“心” 不能只围绕成绩

  “目前,很多学校、家长只有在考前发现孩子不‘正常’了才会想到把他们送到医院或心理咨询中心治疗,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心理咨询师黎锦指出,要把一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完全治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靠考前做几次辅导就能解决问题。

  “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真凶不是考试,而是家长、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压力。目前考试的重要性正在被放大,升学率被当成是学校评级的重要指标之一,孩子能否进入重点学校也是父母攀比的重要因素,考上好学校就能有好前程也使得学生对考试产生异样心理。其实,考试只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种途径,它并不唯一,未来前途如何关键要靠个人能力。”针对现今普遍存在的学生压力大的现象,黎锦建议家长、学校应予以重视,不能只关注孩子成绩,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疏导、缓解压力。

  “首先是不要过分注重考试结果。”黎锦说,太注重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考试之前,学生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十分尽力了”,“该做的事我都已经做了”,不要去关注他人,认清自己的目标,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充满信心地面对考试。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复习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在当下,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家长要合理地帮助孩子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找到宣泄的通道,让孩子有苦能说,有地方说。”

  最后,学校老师们应尽力帮助学生完成梦想,个体不同复习进度与方法也不相同,老师要因材施教,尽量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生活新报 记者 孙冬冬 占赛群 实习生 王莹

作者: 
上一篇: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下一篇: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