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素质教育 >> 素质教育案例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素质培养的教育案例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素质培养的教育案例
发表时间:2020-03-17 10:52:21     阅读次数:572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一、背景:

  在我任教的二年级(1)班中现有学生3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7名,占了班级人数的23﹪。通过一年多的接触,我发现这几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谈吐见识等方面都和城市孩子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看:

  镜头一:

  语文课上,我请一名来自广东的小女孩读课文。她读得十分投入,似乎并没有发现因为自己浓重的地方口音,已经惹得班里孩子捂着嘴拼命地忍住笑了。直到一个孩子终于忍不住大声地笑出来,这才惊动了这个小姑娘,她不解地看看周围已经笑成一片的同学,似乎明白了什么,涨红了脸,赶紧坐下来,把头深深地埋进臂弯里。

  镜头二:

  今天放学留下来练习看图说话的又是那几个来自苏北农村的孩子。其实围绕这样一幅有许多动物的图画练习说话,对于班级里大多数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实在太简单了。和他们的兴奋不已,滔滔不绝相比,这几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却小脸憋得通红,半天也吐不出几个字。就这样僵持了很久,其中一个孩子看来是鼓足了勇气,怯怯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又迅速低下了头,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老师,我没有看过这些动物。”

  镜头三:

  课间十分钟,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孩子们三五成群地闲聊着,谈着他们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你们昨天在报纸上有没有看到关于美国发现UFO的新闻?”

  学生马某的这个话题一出,立刻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看到了!看到了!”几个学生争着接过话头,一张张小脸上立刻写满兴奋。

  “听说在埃及的一个地方还发现了外星人留下的痕迹呢!”话题就这样七嘴八舌地展开了。

  有趣的话题很快又吸引来了不少孩子。可是在这些激动的孩子当中,有个小男孩的表情显得有点尴尬,似乎也想说些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后来默默地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站在了一旁。

  镜头四:

  一群孩子正在玩耍。突然有一个孩子径直向我跑来,表情显得非常气愤。“老师,李某讲脏话!”我把李某叫来,问他刚才说了些什么,是什么意思,这个小男孩局促地扭动着身子,半天才开口:“我听我爸爸说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旁边围着的孩子不知是谁插了一句嘴:“他讲粗话,不是好孩子,我们不跟他玩了!”

  二、问题分析:

  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受以往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在他们身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制约他们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收入有限,同时受原户籍所在地的教育条件限制,无法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知识储备上,都和城里孩子有一定的差距。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讲究卫生,不太懂礼貌,有时甚至有一些和集体格格不入的做法,这些,都为他们融入集体带来了障碍。

  (二)他们求知欲强,在学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肯下功夫,但和城市孩子相比,见识较少,有时和城里孩子缺乏共同语言,学习中存在局限性。由于受家庭条件制约,家长很少带他们外出游玩,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南京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机会对这个城市有更多的了解。他们羡慕城里的孩子双休日可以去看电影、逛公园、看展览、旅游、去书店,他们也深知父母生存的不易,没有过多的奢望。对于城里孩子之间的一些内容丰富的交谈,他们常常因为无法参与而自卑地默默走开。这些不仅影响着他们和城市学生的交往,也对他们自身的学习产生种种制约。他们的日记总是那么寥寥数语,他们的习作也总是那么平白空洞。生活阅历的缺乏导致的思维局限性往往成为他们在学习上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们珍惜自己为数不多的快乐经历,却又无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

  (三)他们的心思较为细腻敏感,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和同学对他们的看法,性格较为多变,骨子里总有些自卑。老师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或者是同学之间的一个小小的误解都会让他们难过半天,情绪不容易调适过来,有时甚至有些偏执,在遇到挫折时容易自卑。

  三、我的设想:

  看着这个特殊的群体,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们中选取一个问题比较集中和典型的孩子,在他的成长历程中,对他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我的干预,尽可能地缩小他和城里孩子在综合素质上存在的差距,并以此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四、实验对象的选择:

  考虑成熟之后,我选择了一名来自江苏沭阳的男孩,姓王(以下称王某)。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外向直爽,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在他身上又有着不少缺点,如:读书写字时坐没坐相,上课乱插嘴,字写得潦草马虎,作业本总是污迹斑斑。对人不够尊敬,平时说话很少用到礼貌用语,得到别人帮助后也不知感谢。和同学熟悉后显得有些油嘴滑舌,爱说些不太“上路子”的话。课后交际范围过窄,只喜欢和少数同学玩些低层次的游戏(如追跑、哄闹、打滚等),和同学之间缺乏共同话题。该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均不高,整天忙于做小生意,平时根本没时间辅导他的学习,更没有条件带他外出增长见识,就是对他的生活起居也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照料。但父母对他的期望值较高,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对于他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感觉失望和焦虑,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确定王某作为我的研究对象之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和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征得孩子父母的同意。我的设想立刻得到了王某家长的欢迎和支持。

  之后,我开始制定一系列的计划和训练目标,力图通过在校内的训练以及校外预设情景下有针对性地引导,纠正王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其树立信心,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五、过程实施:

  教师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要充分了解孩子。但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不走进孩子的家庭恐怕是不行的,那里是孩子的“根”,孩子的一切是从那里产生的,是从那里熏陶出来的。只有在那里,孩子的“本相”才会显露出来。由于王某的父母无法经常抽出时间到学校来和老师沟通,我就通过数次的上门家访,了解王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挖掘到该生身上存在的种种现象的“根源”,分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缺失,从而因势利导,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

  在班级中,我借王某被同学们推选为小组长的机会,给予他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承担起每天收发本子、检查朗读背诵等工作。还安排他担当了值日组长,组织班级的卫生打扫并负责检查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发挥出他的积极性,挖掘出他内在的潜力,并且使得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

  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中,我也给他留出更多的位置,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能真正融入到集体的氛围中来。学校的文娱表演、体育竞赛,班级的元旦庆祝会,诗歌朗诵会,我总是鼓励他大胆参与,帮助他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排练。活动的参与培养了他的胆量,锻炼了他的能力,增长了他的见识,还让他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从主观和客观上拉近他和城市孩子之间的距离。 

  在生活中,我也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着王某。例如,我发现由于王某的家长每天忙着做小生意,没时间给予他细致的照料。到了学期末,我就发现他的铅笔盒中的文具大多缺损了,又没有及时地添补起来,影响了他的学习。于是我找出一些理由鼓励他取得进步,并为他购买了一些文具和书籍作为奖励,让他带着自豪的神色,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中到台上领取他的奖品。我还结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在班级中为他举办了一次生日会。在这之前从来没这么隆重地庆祝过生日的他在品尝了生日蛋糕的美味,得到期盼已久的礼物的同时,深切地感受到班级中浓浓的爱的氛围,使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针对王某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状况,我有意识地安排他和城里的孩子结成互帮互助的对子,经常在一起交流彼此生活中的趣事。城里孩子向他介绍自己在游玩中的所见所闻,而他则向城里的伙伴讲述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互相取长补短,获得自己缺乏的生活体验。城里孩子的家长还邀请王某到家中作客,带他和自己的孩子一块儿到公园游玩,体验城市生活的乐趣。

  以前,因王某家长常年在南京忙着做小生意,双休日经常把王某独自一人锁在家中,无人照管。我了解到这些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此以后,我就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他家中为他补习功课,陪伴他画画、做手工,带去一些有趣的课外书籍和他一起阅读。有时还会把他带到我自己的家中,包饺子给他吃,还带着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去红山动物园游玩,去游乐场嬉戏,去博物院参观展览,去书店阅读各种有益的书籍…… 

  为了纠正王某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我还常常刻意安排一些教育情境,从一些细节上对他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情境一:

  我知道王某见到老师不习惯问候,所以每天早晨来到学校,我总是先主动问候他:“你早,王××!”本来早已瞥见我,正准备从旁边“溜走”的他此时不得不停下脚步,很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声:“陶老师早!”尽管有点勉强,但我并不在意,还是报以他一个友好的微笑。

  下午放学之后,别的孩子争着和我说“再见”,他还是准备拔腿走人。我把他拉了回来,郑重地对他说了一声:“王××再见!”他只好红着脸说了一句:“老师再见!”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不等我开口就主动向我问候了。

  情境二:

  今天一大早,语文课代表检查完全班的作业本后向我汇报:“昨天发下去的新本子只有王××没包!”我把王某的本子拿过来一看,不仅没按要求用白纸包起来,封面上还多了好大一块油迹,里面也有不少页的边角卷了起来,与放在一旁的其他同学的本子相比,显得极不协调,甚至有些“刺眼”。我没有批评王某,而是小心翼翼地把本子的每一页抹平,再拿来一张崭新的白纸,仔细地把本子包了起来,然后在雪白的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了王某的名字,最后还精心地画上了几朵小花儿。油迹被遮盖住了,本子也显得整齐美观了许多。我拿起本子,故意自我欣赏般看了半天,说道:“现在本子有了一件多么漂亮的衣服呀!”王某在一旁一直看着,没有吭声。只是后来这本本子直到用完,都整齐如新,还被王某“珍藏”了起来。

  情境三:

  课间十分钟,教室的角落里又围起了一圈男孩子。今天他们谈论的话题是新式武器。我拉过正在教室里爬桌子的王某,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兴致勃勃地倾听着他们谈话的内容。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们显得更加兴奋,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倒出来。听着听着,王某的眼中也闪出了光彩,还时不时插上几句嘴,提上几个问题。孩子们倒也乐意为他解答,小小的脸上满是自豪。

  六、结果显示:

  通过一年多的培养和训练,王某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一个讲卫生、懂礼貌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2007年“六一”前夕,还被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呢!

  七、反思: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参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为我们这个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已经真真实实地融入到我们这个社会中来,成为我们居住和生活的这个城市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随着他们的到来,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却不容忽视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近几年来,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已经把这个问题,摆在了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上予以关心和落实,而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从方方面面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同生活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其他孩子们一块儿共同沐浴教育的阳光雨露,共同分享先进的教育资源,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孩子和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相比,有着他们自身的优势:肯吃苦耐劳,独立自主,不娇气,自理能力强……但由于受生活环境影响和家庭条件制约,往往缺乏正规的学前教育,见识少,阅历不够丰富,思维不够开阔,自身还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但只要我们多给予他们一些关心,并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孩子之间的差距。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素质,也将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们无法为他们的生活作出过多的改变,但我想,如果有心,仍然可以帮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小小的改变或许就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作者: 
上一篇:素质教育案例:善用四两拨千斤
下一篇:孩子缺少高质量陪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