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智力开发广告投放学校入驻 自助建站网站定制

登录 注册

围棋 主持人 书法 少儿英语 拉丁舞 珠心算 钢琴 跆拳道

企管学历互动 题库
首页 > 素质教育 >> 挫折教育 > 中外教育专家谈挫折教育(上)
中外教育专家谈挫折教育(上)
发表时间:2020-03-17 13:04:39     阅读次数:638     本文编辑:嘉兴少儿/幼儿艺术培训_嘉兴中小学培训_嘉兴草屋网

方建中 

  今夏全国许多少儿夏舍营的主题都是“自找苦吃”和“以苦为乐”,受到众多家长的欢迎,少儿们也乐此不疲。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班华教授认为,这种趋势至少说明年轻父母们已清楚认识到,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容不下娇滴滴的温室花朵。但是,吃苦并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适当挫折,使孩子对自己和社会都有信心,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挫折教育的时机无所不在,父母别简单地将“挫折教育”理解为故意让孩子吃苦。教育学认为挫折是指孩子在实现自己目标时暂时会挫,小到搭积木不成,大到高考落榜,都可视为一种挫折。孩子受挫时,教育方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鼓励和除打骂外的适当惩罚都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社会进步至今,高考落榜不应再成为考生和父母的一大心玻因为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彩化和多样化,行行出状元,已不再是一种道德提倡,而是一种现实的可能了。落榜生并没有失去成才的机会,问题是他们如何对待暂时受挫和如何灵活调整奋斗目标。

  一些教育与心理卫生专家还指出,有些家境优越的“神童”和“尖子”成长一帆风顺,直至到国外留学,结果却为思乡和人际关系不融洽而导致精神障碍,不得不中途回国,抱憾终身。由此看来,挫折教育的对象也包括中榜生。一些落榜生之所以对“名落孙山”耿耿于怀,则与目前社会上仍在推崇的读书、拿学位才是正道的“人才观”有关。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多样化的成才模式。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们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内在的自信和乐观;幸福既是一种外部状态,也是一种内在品质,幸福状态易来易失,但幸福品质却十分稳定,轻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父母和教师则在培养孩子幸福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应重视家庭中的宽松气氛,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应事事以自己的喜恶去强求一致,因为父母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将来要到社会上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在子女与父母的人际关系以及父母与他人交往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的,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战胜挫折的基矗(北京信息员江小溪)""中学新生的教育艺术""中学新生的教育艺术无论是刚刚结束小学学习生活,在美好的憧中迈进中学大门的初中一年级学生,还是己有了一定中学学习、生活经历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都面临着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对此,一部分学生会由于受到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刺激,而产生较强的新鲜感、好奇心和上进心,从而主动、大胆地去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争取新的进步,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则可能由于对新的学习生活缺乏心理准备,适应能力差,而显得信心不足,手足无措,逐渐落后于其他同学。尽管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内因在新生自身,但同时又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密切相关。

  新生教育工作是否成功,不仅关系着班主任今后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而且关系着新生在新的学习、生活中能否健康成长。因此,做好中学一年级新生的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全部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每位班主任都应在教育新生的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并逐步掌握如下一些教育艺术。

  一、注意对新生角色心理的有校透视
  首先,要认清新生的角色失当现象。由于环境的变化、旧角包的惯性影响,经常导致新生角色失当,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际角色失当。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成员要求新的角色行为,而新生在过去的环境中形成的角色心理很难一下子适应新的生活。有的学生过去是尖子生,备受老师的宠爱,他们瞧不起新同学,仍期望受特殊对待;有的学生习惯了过去平淡的生活,知足常乐,他们在新的集体中不求上进,缺乏竞争意识;还有的学生曾饱受冷眼对待,自卑感很强,他们悲观失望,没有信心。二是学习角色失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譬如,在高中阶段注重学生的自学,在思维方式上要求实现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然而高中新生由于受以往思维定势干扰,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他们习惯于死记硬背,只会做机械性的习题,不会做老师未讲过的题型或变化的习题,不会提出深层次的学习问题。三 是生活角色失当,不少新生生活上依赖性、顺从性强,缺少自治自理能力,怕这怕那,事无巨细都要老师过问,否则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这些角色失当现象,无论在小学生或中学生身上都会发生。班主任必须注意新生的角色行为,及时预防、纠正他们的角色失当现象,帮助他们尽快地实现角色转换,达到“角色平衡”。

  其次,掌握新生的“二律背反”角色心态。新生往往有一个对新环境的角色适应过程,这种适应过程时常交织着多种相互矛盾着的心理状态,即“二律背反”的角色心态。自豪感与自卑感并存。能够进入重点中学的。一般来说都是小学时期的佼佼者,不少人在父母和亲友的一片赞扬声中,时常有一种飘飘然的优越感。

  进入中学之后,在这个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新集体中,不少人慢慢地发现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重新分化、重新组合的严峻态势,而在心理上缺乏应有的承受能力和思想准备。特别是当他们受到挫折时,便会出现消极情绪,新鲜感和恋旧感并存。

  进中学前,不少人都把中学想象成理想的乐园。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更为紧张的学习生活等等,确实使他们有一种短暂的新鲜感。但中学不是世外桃源,也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此一些新生缺乏心理准备,很快便会感到中学不过如此,同时,不少同学初离家乡,寄宿在校,缺乏在新环境中独立生活的能力,当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就会感到孤独和难受;节假日临,更容易勾起恋家之情。

  学习上的放松感和危机感并存。进入中学后,新生们普遍有松口气的想法,于是,不少人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一遇到比过去更为激烈的学习竞争,就会使他们精神过度紧张,力不从心,甚至无所适从,从而出现悲观失望的情绪。

  二、利用新生积极的“心向”进行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看,“心向”就是指在刺激物还未出现,个人在心理上已经具有准备反映的强烈倾向,班主任凭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不难发现,每个新学期刚开始,一大批新生进入了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对周围事物有新鲜感,都在积极勾画着新生活的蓝图;他们精神毫不懈怠,精力充沛、专注;他们渴望着雨露滋润自己的心田;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被一 种强烈的憧憬和实现感磁铁般地吸引着。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心向”,是实在的、良好的教育心理背景,是浇灌鲜花的最佳时机。此时,班主任切莫错失良机,一 定要利用新生这种积极的心向,因势利导,讲述学校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提出以后学习、生活上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让班级在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向更高目标迈进。

  但是,“心向”具有短暂倾向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故而新生在新环境中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高----低----高”的波动情绪曲线,此时,班主任亦应抓住时机,不避其锋,针对这种情况对新生及时进行耐心的教育。要细致地观察每一个新生,善于捕捉他们的情感信号,以激励、鞭策为手段,在他们潜意识中注射镇静剂。对于徘徊中的新生,要使他们懂得成功往往产生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中,促其扬起新的理想风帆;对于有自满情绪的新生,要提醒他们时刻保持开阔的视野,不满足眼前的点滴成绩,应不断向新的高峰迈进。

  三、多层次、多途径地培养新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进入中学阶段的新生,自我意识也将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班主任培养新生的自我意识可通过由低到高的层次,即按照正确认识自己----敢于接受自己----学会做自己的主人的顺序进行,首先,引导新生正确地认识自已。班主任在教育新生的过程中,要大胆赋于全体新生以新的角色,使他们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要让所有的新生知道,他们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一个同学都有各自的优点、缺点,每个人的过去部已成为历史,任何人在这里都不应有任何的优越感或自卑感。其次,激励新生勇敢地接受自己。对新生来说,认识自己固然不易,而要在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后,勇敢地接受自己更难,班主任若不及时激励他们,那么一些新生就会形成“事事不如他人”的自卑感。这种沮丧心理会使他们陷入无望的境地,形成自甘落后的消极态度。第三,培养新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班主任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自我控制能力,促使其角色的发展进入自主阶段。师生应建立起一种信任、理解、友好的关系,在许多场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锻炼。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班纪、班规,自己制定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自己撰写操行评语,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自己主持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实践证明,新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把他们从极强的依赖性和顺从性中解脱出来,用理智把握自己、驾御自己、学会做自己的主人的有效途径。

  四、注重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怎样才能使新生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呢?入学教育至关重要。班主任要努力做到八个字,即“知底、勤跟、严抓、多导”。“知底”。这是搞好入学教育的首要条件。对于新生,班主任和他们刚刚接触,不了解他们的学习、纪律、思想、性格、爱好等情况,只有通过观察、谈话、访问等方法建立新生档案,才能摸清底细,进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进行正确引导,“勤跟”。对于初一新生来说,虽然已进入人生第二次生长高峰,但他们的“孩子气”和在小学里养成的行为习惯,一时还难以改掉。好动、依赖世强、自学能力差等特点促使班主任要经常跟班,有计划、循序渐进地督促引导他们。“严抓”。新生入学后,班主任应立即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他们逐条领会,坚决遵守,“多导”,班主任要主动接近刚入校的新生,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多多开导。这样他们才能与班主任消除心理隔阂,倾吐心声,接受教育。班主任在教学上应做到生动有趣,辅导上应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事事处处注意“导航”,唯有如此,才能使新生入学教育体现实效性。

  五、创设有利于新生心理过渡的教育情境
  首先,努力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班集体,增强新生的群体意识,新生入学后,要尽快建立和健全各种学生组织,开展活动。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把学生吸引过来,以增强新集体的凝聚力,把他们恋家、怀日的情绪矫正过来,其次,有效地创设教会新生科学学习的情境。

  大多数初一新生习惯于小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会读书,不会利用时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所以,班主任要及时引导新生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要让新生意识到在学习中主体是关系学习成败最重要的因素,要鼓励新生积极思考,认真诚恳地对待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新生就能在新阶段迅速地确立自己的角色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度过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方建"中外教育专家谈“挫折教育”""中外教育专家谈“挫折教育”今夏全国许多少儿夏舍营的主题都是“自找苦吃”和“以苦为乐”,受到众多家长的欢迎,少儿们也乐此不疲。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班华教授认为,这种趋势至少说明年轻父母们已清楚认识到,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容不下娇滴滴的温室花朵。但是,吃苦并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适当挫折,使孩子对自己和社会都有信心,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挫折教育的时机无所不在,父母别简单地将“挫折教育”理解为故意让孩子吃苦。教育学认为挫折是指孩子在实现自己目标时暂时会挫,小到搭积木不成,大到高考落榜,都可视为一种挫折。孩子受挫时,教育方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鼓励和除打骂外的适当惩罚都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社会进步至今,高考落榜不应再成为考生和父母的一大心玻因为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彩化和多样化,行行出状元,已不再是一种道德提倡,而是一种现实的可能了。落榜生并没有失去成才的机会,问题是他们如何对待暂时受挫和如何灵活调整奋斗目标。

  一些教育与心理卫生专家还指出,有些家境优越的“神童”和“尖子”成长一帆风顺,直至到国外留学,结果却为思乡和人际关系不融洽而导致精神障碍,不得不中途回国,抱憾终身。由此看来,挫折教育的对象也包括中榜生。一些落榜生之所以对“名落孙山”耿耿于怀,则与目前社会上仍在推崇的读书、拿学位才是正道的“人才观”有关。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多样化的成才模式。

作者: 
上一篇:应付挫折的心理学办法
下一篇:针对个体心理差异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